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常修泽:混合所有与社会共生(2)

——常修泽教授答《思想者》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

《思想者》:您认为,今天民营资本如何进入“铜墙铁壁”般的垄断性行业和特许经营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是什么?

常修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应把握“产权开放”和“产业开放”两大系统。即:第一,推进产权开放,要注重“国、民、外、内(企业内部职工),四线联动”,实现4种资本融合。第二,推进产业开放,重点是以攻坚“破垄”为主攻方向,促进民营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垄断性行业。

《思想者》:请解释一下,“推进产权开放,做到国、民、外、内,四线联动”具体是怎么回事?

常修泽:简言之,四条线——

第一条线,瞄准现有国有企业,吸引民资、外资、内资与国有资本融合,深化国企产权改革;第二条线,立足于现有民营企业,让国资、外资、内资与民营资本融合;第三条线,立足于现有外资企业,让国资、民资、内资与外商资本融合;第四条线,立足于企业员工,实行员工持股。

《思想者》:在您看来这4条线的推进,重点在哪里?

常修泽:我认为,前两条线是重点,而第一条线是重中之重。两条重点线实际是两种思路:一种是瞄准现有国有企业的“国企改革式”;一种是立足于现有民营企业的“民企发展式”。这两种思路并不是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我在新著《包容性改革论》里面就此提出一个基本观点——“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民企发展式”、“国企改革式”,都好,看谁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更强。

马克思说过:大自然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借用马克思这个话,我说,如果把“国企改革式”比作“玫瑰花”,把“民企发展式”比作“紫罗兰”,这两种鲜花不都是颇为芳香的吗?两种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不是更“令人赏心悦目”吗?

当然,从国企改革角度看,应关注第一种做法。如何把目前部分国企国有资本“一统”的这个格局打破?现在很需要把国有企业改造为产权多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做法应该是把“筐”里的国有资本的一部分换成民营资本。这种模式是对传统企业的一种创新。

《思想者》:在您看来如何推进产业开放,民资入“垄”的途径又是什么?

常修泽:“产业开放”在中国,重点是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要解决进入“路径”问题。

这里我提出以下“四条路径”:第一条,开放“管理服务外包”;第二条,开放“特许经营权”;第三条,开放“新建项目产权”;第四条,开放“垄断企业存量格局”,让民营资本“参股”或“控股”。

这4条路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地使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从国家未来的走势来看,不排除依然有国有独资的企业,也不排除有独资的私营企业,但是主流的企业应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中国企业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常修泽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