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中国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后半场”

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3.7%。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30%—70%时,意味着城镇化处于加速阶段。据此,中国目前仍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上。如果机械地将城镇化加速阶段分为两大半场,则30%—50%属于“城镇化加速阶段前半场”,50%—70%属于“城镇化加速阶段后半场”。确实,不仅从数值区间来看中国目前已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后半场,而且根据以下多角度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一判断。

从人口的区域分布和城乡关系来看,人类历史可分为前城镇化时期、城镇化时期和后城镇化时期。在前城镇化时期,人类基本在森林、草地和农地上生存和发展,分工很不发达,城镇尚未形成。在城镇化时期,随着分工的日益深化,城镇逐步形成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往城镇。在后城镇化时期,分工已十分发达,人口由农村迁往城镇已基本停滞,甚至开始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时期又可分为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成熟阶段。初始阶段农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化尚未大规模展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缓慢。加速阶段工业化快速推进,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村人口快速向城镇转移。成熟阶段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农村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大幅放缓。根据诺杉(Northam)、沃赫斯特?Verhulst 、焦秀琦等人的研究,城镇化水平30%以前属于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水平30%—70%属于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70%— 80%属于城镇化成熟阶段。本文重点讨论城镇化时期中的城镇化加速阶段。

城镇化加速阶段是城镇化最重要、最显著的阶段,又可分为前半场和后半场。城镇化加速阶段前半场与工业化时期中的轻纺工业大发展阶段和重化工业阶段中的前半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阶段)相对应,具有如下典型特征:工业或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经济高速增长;资源消耗较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数量较快增加,城镇规模粗放扩张。与之相对应,城镇化加速阶段后半场的特征如下: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或中速增长;资源消耗较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少,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城镇数量增加较少,城镇规模扩张较慢,城镇化质量日益重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城镇化   城市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