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2)

——统筹管理。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生动地把人、田、水、山、土、树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从我国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农作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农业生态学作出一种全新的认知与创见,很具学术价值。这可能同他长期在农村锻炼、工作有关。若没有长期的观察与切身的体验,是很难发现这种规律性内在联系的。因此他主张: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这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机构的改革,以符合生态保护的需求。

■深邃的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习近平在巴黎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西方文化主张弱肉强食,零和博弈,故认为利剑优于思想,推崇“武器的批判”。他们以科技利剑,征服自然;以热兵器利剑,入侵殖民地,征服世界,却每每碰壁。东方文化主张和谐共赢,故认为思想优于利剑,推崇“批判的武器”。信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坚持人类与大自然共存,天人合一;人类社会则和平共处,开万世太平。中国既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之利剑,加快生产力发展,但更重视天人合一之思想,重视生态文明意识。中国人崇拜智慧胜过利剑。正如英国当代大哲学家罗素所言:“中国人是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人民。”

西方过于迷信利剑,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走向慢性自杀的危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习近平主张: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总之,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既源于传统的东方文化,又吸收了西方文化,是两者融合再创新的产物,既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但是,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知之非艰,行之为难。习近平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法制等行动来贯彻落实。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保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原标题: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作者为全国人大原常委)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习近平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