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观点:主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西方文化片面主张人定胜天,强调用一切科技手段,战胜自然,对自然无穷尽地掠取,以获得更多财富。恩格斯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幸正被言中,这种报复是如此严厉与残酷。印度甘地也曾说过:“大自然满足人的需求绰绰有余,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婪。”西方文化就过于贪婪了。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人同自然、文明同生态、经济同环保是统一、和谐、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许多论述和观点包涵着深刻的辩证观点。这里列举几点:
其一,关于生态与文明兴衰的关系。习近平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确实从古至今,人类文明都发源于生态适中的地域。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消亡湮灭,皆因环境恶化所致,如楼兰古国等。因此,习近平指出,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我们必须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要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意境。他主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东方文化的和谐平衡思想,凡事有度,不可过度。
其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习近平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还形象地把二者的关系比喻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并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他主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今要运用倒逼机制,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这就体现了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间的辩证关系。这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三,关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非常强调创新的观点。他反对走先污染后治理,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要求创新思维。他把环境保护的本质,看成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问题,并主张把环境治理同我国的国情与发展阶段相结合。这就要呼唤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他反对简单的以GDP增长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对产生严重后果者,要追究责任,且要终身追究。现在有些人在计算GDP时,非但未把污染成本作为负面影响减去,却把治理污染的费用作为正面影响而加上去。这种不对称的核算,无疑为GDP增加更多之水分。
■科学的方法: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
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在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也到处闪烁光芒。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和把握。
——系统思维。习近平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以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战略思维。习近平强调,在宏观战略上,搞好顶层设计;在微观实践中,立足于生产全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还要强化制度建设,并以环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底线思维。习近平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就使操作中,具有明确的底线。诸如耕地、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等,皆有明确的红线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