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大大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个人生活层面的安全问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政治安全,公众的认知可能还不够充分。
蒋乾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强调,政治安全是根本。
政治安全,一般而言,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治安全关系到国家、政府系统和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合法性。政治体系是否存在颠覆性威胁是政治安全的基础性前提。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实现政治安全必须做到国家主权独立、国家政权稳定、政治意识形态包容、政治制度合适、执政党执政地位巩固、政治秩序良好。实现政治安全必然要求确保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共举、政治有序与有效并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当前应如何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
蒋乾麟: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上的确存在淡化甚至忽视政治安全的倾向,把政治安全归为执政党的事、政府的事、领导干部的事。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形势下突出强调政治安全,就是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三个自信”,为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要在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邓小平曾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等依然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政治安全。这就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包容性增长中保障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中追求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物质基础。
要在创新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拓展,中国社会面临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多重转型,亟待通过主流文化创新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供动力。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要在多元、多样、多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的引领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要不断加强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制度变革的社会基础,增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文化基础。
此外,还要在富国与强军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梦、强军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梦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能不必打。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坚定强军信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既要把能打胜仗当作军队和军人的根本职责,又要看到和平是对军人的最大奖赏。要切实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在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增强政治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