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构建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为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必须建立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因此,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监督约束机制、渗透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建设,是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 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凸显了切实改善党群关系重要性,成为我党解决党群关系问题所进行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为使这一工作取得长期实效,中央强调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常态化、长效型的制度,以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四风”问题,使党群关系得到切实改善,而且“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针对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经验,我们必须把这些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建立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真正使这一活动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现实生活中,以此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必须坚持的特定形式,并形成制度,切实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事实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进行,在确定的活动目标和各级党委的推动下,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这必然会带来一些短期的、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使其效果能够长期体现,就必须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具体的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可以将一些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做法、实践经验确立为固定模式,并使之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长期坚持中不断加以完善,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制度、维护制度、落实制度的良好风尚。以严格的管理和检查促成良好的作风,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检验制度的成效,以制度的良好成效筑牢党执政的根基,使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为经常之举。

因此,根据教育认识心理“教育—认同—接受—反馈”等几个环节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机制建设,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期有效进行。

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为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期有效进行,就必须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经常化。为此,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经常化,真正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走近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尊重群众的重要性,从而在感情上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工作中更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具体来看,应重视以下两方面工作:

建立群众路线经常化的教育引导机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理论学习的最主要内容,通过集中教育、集体学习和分散自学研究等方式,积极开展党员谈心、党员思想汇报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深刻的理解,奠定坚实的群众路线理论基础,并结合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紧密联系群众的理念,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切实践行群众观。在深入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到群众反映激烈的急难险重岗位经受磨练,感受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力量,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在党群工作的实际中,各级党组织应大力开动脑筋,从工作实际中创新联系群众的路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可以开展“信仰信念信心”教育,以及“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实现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激发他们践行群众路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总之,各级党组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使党员干部的群众观教育经常化,让群众理念真正融入工作常态。必须坚持以“八项规定”为平台,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加强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同时,各级党组织还应注重党员干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实际效果,不定期地了解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使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工作中见成效,出成果,让“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工作的座右铭,时刻牢记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这一群众工作根本标准,并把这一标准深入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意识,全面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建立群众路线教育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保证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落到实处的必然选择,是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措施。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必须建立一种行之有效、有较强约束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个人述学、领导评学、组织考学,通过“月督导、季评比、年考核”等方式,强化教育实践活动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对群众路线教育的经常化。在加强教育活动监督约束的同时,还必须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纳入群众监督约束之下,可考虑建立和完善群众各项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可通过多渠道对这一活动参与评价,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使群众路线教育实效在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强化群众监督,并切实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

建立健全渗透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必须注重不断创新,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的同时,以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身体力行,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读本、集中教育培训和定期学习等理论学习形式的基础上,还应把教育活动延伸到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实现群众路线教育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教育渗透机制,以调动党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实效,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真正渗透深入到每个党员的内心,并外化为实际行动。

教育活动与群众调研相结合。党员干部必须加强群众调研工作,完善和落实调研机制,使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群众调研相结合。群众调研应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重点深入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进行,紧紧抓住一些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落实情况开展群众调研,突出群众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调研进程中,杜绝提前通知、层层陪同、扰官扰民等现象,严守工作纪律,大力改进调研工作方式方法,采取群众座谈、干部谈心等方式,通过解剖典型进行广泛的商量讨论,有效解决群众现实困难,化解群众矛盾,改善党群关系,践行群众路线,提高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教育活动与日常群众工作相结合。各级党组织要把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贯彻到日常群众工作中,在群众中进行劳动体验、现场交流,了解群众现实需要。关键是要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寓教育实践活动于本职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转作风,体水平,强能力,体现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清廉的思想道德。把群众工作会场设到生产第一线,以群众为会场主人,大力改进会风和文风,倡导开短会、讲真话、讲管用的话,并在群众现场交流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化对党员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考核,在广泛的民意调查基础上,考核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实绩,坚持以实绩定优劣、以实绩作评价,把党员干部日常群众工作实绩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教育活动与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相结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必须完善和落实廉政教育机制。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杜绝侵害群众合法权益问题的出现,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同时,群众路线教育应与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相结合,要通过组织专访、开辟专栏,开展一些贴近基层生活的廉政文化活动,强势营造“廉荣腐耻”的浓厚氛围,把党的群众路线渗透到廉政教育中,及时对党员干部加强廉政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为人民服务上来。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路线   群众   机制   实践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