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中国应进入宽容的时代(2)

我想说的宽容,是中国人从总体上还不具备的宽容。一位作家曾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可以说,明清以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认识到宽容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资格和条件讲究宽容。要从历史文化的思维和百年劫难的心理定式走出来,从极端回归到正常与平和,需要一个过程,要平静地思考中国的古往今来,要敞开胸怀容纳世界的文明。英国人在光荣革命中的妥协,美国人在南北战争后对敌人的宽容,蒋经国在他最后的岁月所作的明智的妥协,都换来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进步;甘地、曼德拉、马丁·路德·金和昂山素季在强权面前的宽容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中世纪欧洲神权也有近千年的黑暗统治,但是宽容精神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所复活。人的地位重新确立,人生来平等,人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容侵犯、不容剥夺、不容莫名其妙地被代表。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导致人的自尊,导致人的互相尊重,导致人的价值的彰显和实现,让创新创业的人梦想成真,让财富不断涌流,让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自强、崛起、增强文化软实力,都应该从宽容开始,从尊重不同意见开始,从尊重人开始。

时代也需要我们宽容。人类已经走到一个市场、科技和民主体制最大限度地把人类联结在一起的时代,人类已经从上个世纪人与人的矛盾为主,转变到这个世纪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主。阶级、民族、国家、文明和地域之争,遇到了强大得多的必须共同面对的自然困境。宽容与妥协变成了共识,和平发展和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作为新兴大国、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以什么形象和姿态出现?如果说粗话、打横炮受到追捧,激进和民粹成为时尚,受气包心态、小媳妇心理盛行,谈什么国家软实力?

宽容是针对情绪和方法而言,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社会氛围,一种文化教养,一种新的文明,宽容是对历史形成的扭曲的纠正。在紧张的争论、斗争和革命中,在冲击反应的模式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拿来主义,见招拆招,有啥学啥,疲于追赶和逞强,没能够从从容容地梳理文化、思考哲学、调整心态,没有办法真正懂得宽容的内涵。宽容意味着平等,不平等的人只有屈服或怜悯;宽容意味着自由,戴着枷锁的人不会宽容,压迫别人的人也不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尊重对方的权利,就是对别人的宽容。破除以权为本的专制思想、等级观念,人就宽容了。跳出关系网和小集团利益,人就宽容了;宽容意味着人格的成长与健全,自由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宽容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宽容。

宽容指的是一种社会主流品质,不排除个别和例外。宽容绝不是姑息贪污腐败,绝不是容忍过大的贫富差距,绝不是对压迫和黑暗的妥协。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可能讲宽容。宽容不会宽容丑恶,恰恰只会使人民觉悟,使思想解放,使正义有力量,使理性有需求,使讨论有余地,使新的制度设计有空间,使中国转型有宽松的环境,使中国走出专制与激进的轮回,走向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宽阔大路。

如今中国在转型,应把宽容作为转型的重点内容。让广大群众发言,让不同意见发声,让言论更加自由,让环境更加宽松。人民自己可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华古老文明的基础上,有序、平稳地转变与转型,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才是国家民族人民之幸。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