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中的历史经验
人民论坛:纵观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文化发展,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牢记?
张颐武:从六十多年的文化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值得深刻认知的历史经验:
首先,中国文化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全面展开,这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中建设和发展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充分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文化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始终关注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第三,在文化发展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大力培养文化人才,充分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第四,全面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在当下已经越来越重要,让一个“魅力中国”放射出文化的吸引力已经是当务之急。
全球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挑战,中国的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的一个亮点。如何在今天的新平台上展示中国新的文化创造活力和能量是我们必须继续深思的。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中国现代文化的伟大先驱者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未来的期望:“内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外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而这将使中国“屹然独立于天下”。我们已经接近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新世纪文化发展的亮点和重点
人民论坛: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有什么新的亮点吗?
张颐武:首先是观念上的深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一般公众,对文化的认识都更为清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文化的重大作用,对于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文化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过去我们往往会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文化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也依赖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其次,在行动上,对文化发展做了全方位的提升。在深入认识文化产业内涵、通过增加投入改变文化结构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状况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将观念上的深化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很大程度上理顺了文化体制。
第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的认知和弘扬。在全球化进程中、在社会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如何保住自己的核心价值,保住文化的自主性,在变化之中留存自我的认同,不被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潮所冲击,我觉得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大量滋养;二是从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资源中汲取;三是借鉴世界各国的资源和经验。核心价值是贯穿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间的,应该不断地去探讨、丰富其内涵,但不变的是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始终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主性。
人民论坛:文化体制进一步改革,您认为重点在哪?
张颐武:理顺文化体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怎么更深刻地认识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二是在体制改革中间如何转变机制,搞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是怎么样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单纯为了体制变动,最终目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文化的创造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二是争取多培养文化人才,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大批有能力有创意的文化人才,文化体制改革可以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