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新型城镇化规划:前所未有的两个城镇化率(2)

——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规划部主任文辉

记者:《规划》专门提出来,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您是如何理解和定位城市群的功能与作用的?

文辉:我理解城市群就相当于一个平台,大中小城市都在这个平台上对话。原来我们的小城市跟大城市是无法对话的,大城市级别比你高,小城市只能服从。城市群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比如燕郊是河北三河市的一个镇,级别上跟北京差了三四级,正常情况下,燕郊镇的党委书记跟北京市委书记很难有对话的机会。但如果在城市群里,燕郊作为首都经济圈或首都城市群里的一个节点,有自身的功能和定位,也就有一定的发言权。

有了城市群这个平台后,这时的燕郊就不只是三河市的燕郊镇了,而是属于城市群里的很重要的一个节点,承担了北京市人口疏散的功能。

在城市群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要有特色,而且形成互补性。例如香河的家具城、固安的产业园区、燕郊的居住功能还有河北张家口崇礼的滑雪休闲等等。这些地方都在思考怎么样为龙头的核心城市服务。这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空间配置。

记者:为什么新型城镇化强调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

文辉: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是与“三个1亿人”的目标对应起来的。因为这是城镇化过程中的短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专门提出,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我觉得,这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城中村和棚户区基本都在城市里面,实际上做的是存量调整的工作。

原来我们的城镇发展态势是一种增量经济,不停地建设新区,发展增量。新区建好,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人进不来,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形成了不少的空城、死城和鬼城。人都到哪去了?其实不少人都聚集在棚户区和城中村,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棚户区和城中村的问题,就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城镇化必须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关键是怎么样把存量盘活。城中村和棚户区就是存量,而且这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这一块是能抓好的,也是能见到实效的。

记者: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文辉:《规划》出台后,下一步就是要抓紧出台配套的政策,光有规划没有配套的政策,规划就很难真正落地。比如,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到底如何落户,怎样操作,落户以后,中央有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

因为一个农民工落户,粗略的估计也需要投入大约10万元左右的配套,这个钱从哪里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投入的比例大约是多少等等。

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再不能人为地去造城,尤其这一轮城镇化提出了培育中西部的城市群的要求,就必然涉及新的发展,必须把握好。

我们要关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绝不能再搞大广场、大马路和宽绿化带了,我们要建设低碳、生态、智慧的紧凑型城市。我们的城镇化应该多向欧洲学习,欧洲相对人多地少,更多地走节约型的道路,我们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模式。(记者 何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