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许多“空谈”的教训和“实干”的光辉,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如战国时期赵括的“纸上谈兵”,致40万赵军兵败长平,最终令赵国一蹶不振;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坐而论道,“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使两晋也逐渐走向衰败。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改革,如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后人所乐道。
从近现代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成就,靠的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一个个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一次次完美的执行,最终汇聚成缔造新中国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凡事都“要落在实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这些论述,其实质都在于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没有执行力也就不可能有民族复兴的光辉灿烂未来。
从发展现实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恶劣,体制机制制度性障碍凸显,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审计机关虽然连续开展主题建设年等专项活动,特别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执行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仍不够牢固,“庸懒散”“姣骄暮”现象在一些干部中仍然存在,执行力文化缺失、工作执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与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求极不相符,也不利于审计干部成长成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化执行力建设已迫在眉睫。
记者:您曾多次将审计工作比喻为国家的“免疫系统”,即要通过完善和强化审计工作来预防、抵御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既然执行力对于审计工作如此重要,那么您认为应如何在审计工作中提升执行力,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
刘家义:提升执行力事关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大局,必须深入把握执行力建设规律,立足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突出把握五个需求重点,全面推进审计机关执行力建设。
第一,提升执行力需确保正确的方向。执行力是将目标变成结果的过程,目标直接决定执行的成效,如果目标出现偏差,就可能南辕北辙。保持执行力的正确方向,实质上是一个理想信念的问题,是一个党员干部的立场问题。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每个审计人员应有的立场和原则,就是执行力的正确方向。审计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在各项审计工作中都要身体力行党的宗旨,把执行力的出发点放到维护民生和国家安全上,而不是一己私欲、树碑立传上;把执行力的落脚点放到求真务实上,而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把执行力的重点放到固本强基、科学发展上,而不是盲目攀比、急功近利上。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审计事业,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确保各项工作在执行中不跑偏、不走样。
第二,提升执行力需锤炼迎难而上的精神。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在执行任何任务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矛盾和问题,这是常态。当前,审计工作发展也同样面临较多问题和困难。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审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和深化,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审计对象创新发展不断加快,对审计队伍能力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包括被审计对象软磨硬拖、托人求情甚至威胁恐吓等。可以说问题始终伴随着发展,发展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正是矛盾和困难,推动着事业向前发展。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不得罪个别人就必然得罪党和人民,要有敢说真话、敢报实情、敢讲真相的勇气和正气,要有自断后路、不畏权力、自甘寂寞的决心和坚守,要坚信党和人民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法律是我们的坚实支撑,真正做到立审为党、执审为民、秉公执法。
第三,提升执行力需养成良好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良好的执行力,贵在持之以恒,虎头蛇尾,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要提升执行力的持续性和自觉性,关键在于“习惯”。习惯是长期修养来的一种稳固的思维和行为定势。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当良好的执行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成为工作中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提升执行力应重点养成严、实、新、快的好习惯:一是从“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养成高度负责、追求卓越的好习惯。二是从“实”,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从点滴做起,从实干做起,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习惯。三是从“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坚决克服生搬硬套、墨守成规的陋习,养成敢打敢拼、勇于创新的好习惯。四是从“快”,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执行中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高效守时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