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全国人大常委:要赋予人大对预算草案修正调整权

“要赋予人大对预算草案修正权和调整权”

公民和政府的关系,可以体现为纳税者和收税者的关系。政府向公民征税,以税款提供公民个人无法提供的系列公共物品和服务——如公路、街道、路灯、治安、消防、环保等。

而政府提供怎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要花多少钱,钱要怎么花,被谁花,每个项目分摊多少钱?则需要向民众详细地、原原本本地陈述出来。这就是每年我国各级政府要向民众公布财政预算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决定并集中反映国家机关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财政预算制度不仅涉及到经济体制,也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体制。

尹中卿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因此,可以把预算制度改革与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我们的预算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突击花钱”为何屡禁不止?为何会出现有代表所说的,对预算草案提出意见得不到重视和采纳的情况?日前,长期在全国人大从事政府预算工作的尹中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明确预算收入的法律性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在尹中卿看来,这就是明确预算收入的法律性质,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但除了每年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会公布上述全口径收入的预算外,地方各级政府仅公布公共财政收入的预算。

《中国经济周刊》: 虽然是公共预算,但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政府哪些收入列入预算还是显得有些神秘。

尹中卿:主要问题是公共预算的不完整性。目前的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一些部门资金没有全部纳入预算,预算支出范围大于公共预算支出范围,农业、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影响预算整体性。地方政府的公共预算不完整,转移支付、税收返还、补贴收入没有完全纳入预算。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我想,这就是要明确预算收入的法律性质,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要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严格界定财政资金使用范围,通过公共预算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经济周刊》: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信息不透明,媒体推测全国人民通过缴纳三峡基金向三峡工程上交了5000亿元,引起了很大的舆论争议。在您看来,类似的政府性基金该如何管理?

尹中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来自非税收入,支出专款专用。多年以来,政府基金预算仅有总额而没有具体细目,许多规制性收费、准入性收费、集资性收费、补偿性收费、惩罚性收费都是自立规章,自收自支。

目前,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结构不合理,201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4.8万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万亿元。许多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粗放。

我认为,人大要督促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规范土地出让收入分期缴纳行为,依法查处违反规定减免或者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行为,督促土地出让收入应征尽征。与此同时,要调整和细化土地出让收支有关科目,明确具体用途,专款专用,与一般预算分账核算,分开管理,加强支出使用监管,全面、清晰反映土地出让收支情况。

“地方政府合理不合法的举债普遍存在”

目前,地方预算没有把政府性债务、担保债务和或有负债纳入预算,合理不合法的显性和隐性举债普遍存在。据国家审计署审计,截至2013年6月,各级政府债务接近30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接近18万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您对此怎么看?

尹中卿:目前,中央预算已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但没有把或有负债(一种潜在的债务)纳入预算。地方预算没有把政府性债务、担保债务和或有负债纳入预算,合理不合法的显性和隐性举债普遍存在。

据国家审计署审计,截至2013年6月,各级政府债务接近30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接近18万亿元。政府债务过快增长,不仅留下居高不下的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而且也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加大“新增债务”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对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提出新的要求。

我认为,中央政府预算要切实贯彻收支平衡原则,逐步削减预算赤字,减少债务。地方政府要稳妥处理存量债务,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有效控制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举债融资机制、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人大会期制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