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张维为:跟着西方民主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3)

中国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报》:美国和欧洲似乎正在失去榜样的魅力和推广民主的胃口。您认为,世界能否走出西方民主的迷思?

张维为:西方民主的光环确实在迅速褪色,但我们要注意,西方民主模式尽管遭遇重大挫折,但西方民主话语的红利还没有耗尽,美国还可以继续唱“空城计”,还可以忽悠一大批糊涂人。西方推动的所谓“民主与专制”范式还是被不少人接受,尽管这个范式漏洞百出,根本解释不了这个复杂的世界。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民主几乎成了宗教,背后还有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靠在世界上煽风点火、搞“颜色革命”为生,我们不能低估这些力量的破坏作用,包括对中国的破坏作用。

但是,历史大势不可逆转,除非西方走出自己模式的迷思,否则西方总体实力还将继续走衰。西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利时2011年曾经历了500多天无中央政府的政治危机,之后比利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发表了《千人集团宣言》,对西方民主制度未能“与时俱进”提出了强烈的批评:“除了民主,现在全世界的革新无处不在。如公司必须不断创新,科学家必须不断跨越学科藩篱,运动员必须不断打破世界纪录,艺术家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但说到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我们显然仍满足于1830年代的程序。我们为什么必须死抱着两百年的古董不放手?民主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民主的形式并非固定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成长。”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总体上已经走出了这个迷思,这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都将是深远的。中国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并争取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最终,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认识到跟着西方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大胆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才可能真正成功。

坦率地说,美国1965年开始搞“一人一票”,中国1978年开始搞改革开放,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都是新生事物,两个模式可以竞争。我更看好中国模式,就现在这个水平,也可以胜出,当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声音

刘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在一些国家,一些青年人对美国民主盲目崇拜,以为“一人一票”就是真正的民主,有了美国民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实在是天大的无知。当前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矛盾和冲突,几乎都同美国的民主制度输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借反恐战争之名,在推行民主制度输出这一全球战略中,可以说是使尽浑身解数,达到了狂热的地步。其在推行这一战略中,还依据世界总的形势,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手段。比如,美国在中东的民主制度输出是以战争的方式开场的。2003年,美国用残酷战争的方式,军事占领了伊拉克,强行向这个国家全面“移植”美国的民主制度,想以伊拉克为据点,然后向其他国家辐射或延伸。

李海东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很少有国家会反对搞民主,但民主在政治生活中是有其政治属性的,如果把民主的政治属性剥离,用抽象的道德原则去看待民主,对国际政治特别对大国政治的认识就会是幼稚、肤浅的。“输出民主”和“人权”是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特色的重要体现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是美国在国际关系中争夺权力的有力工具。这在冷战后的美俄关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冷战结束初期,叶利钦曾一度主张俄罗斯应当加入北约,并且进行洗心革面式的自我改革,以转变为被美国、欧洲接受的“民主国家”。但现实情况是,叶利钦时期所进行的这种自伤式民主改革带来的是一个经济凋敝、政治混乱、国力极端衰落而不是繁荣、强大及受他国尊重的俄罗斯。在俄罗斯民主化的过程中,其周边的一些原华约国家乃至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相继被吸收进北约和欧盟之中,被纳入到西方轨道。俄罗斯本身却被美国越推越远,国家实力遭到实质性削弱,基本丧失了对欧洲安全与政治事务的影响力。事实表明,民主成为美国削弱俄罗斯实力与影响力的极有效工具,美国真正关心的是与俄罗斯进行权力角逐,而不是在俄罗斯真心搞民主。

事实上,美国在全球推广民主有其两面性,它要推广的民主是服务美国利益、能够增强美国权力的民主。有助于加强美国权力的民主才会得到美国的支持,反之则不然。冷战结束后,在公投的基础上,原南斯拉夫彻底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科索沃、黑山共和国等一系列国家。对此,美国认为公投是理所应当的。但到了克里米亚问题上,美国又拒绝承认公投的结果。美国缘何使用双重标准?因为西巴尔干地区的碎片化削弱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是美国所乐见的;而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增强了俄罗斯的力量,这是美国难以接受的。

(记者 毛莉/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