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持信心,又要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保持定力”?
张立群:我认为克强总理的意思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充分的准备。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并不是一个非常猛烈的变化。实际上近两年,这种增长下行一直存在,而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特点恰恰是在应对这一压力的背景下形成的。我们首先要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在此基础上,宏观调控又在发挥显著作用。具体看就是稳增长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效果不断改善,与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比较,其可持续性较高,而且在不断提高。稳增长政策突出 “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其政策不仅要治标,而且要治本,这样一个政策思路是对2012年宏观调控实践的新完善。对于2012年来说,提高需求,稳住增长下行的态势是重要选项。到了2013年,随着稳增长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稳增长的效果不仅表现为当期需求增长走稳,而且更多地兼顾到供给侧的目标,包括结构的调整、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等从多个方面来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可以说,现在的稳增长体系越来越丰富,效果也越来越全面。这样的基础使得我们可以保持信心和定力,可以在存在一定经济下行压力时,不做过度的反应。比如说,不靠扩大赤字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搞通胀来稳增长。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坚定信心,抓好既定政策的落实
中国经济时报:怎样理解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主动作为”?中央在继续应对经济波动方面做好了哪些政策储备?
张立群:实际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内需方面做了很多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比如将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具体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等多种措施来拉动消费。此外,在稳定投资方面,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以及推进西部铁路建设等。中央还强调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一旦有中央财政资金导入,项目的融资能力会明显增强,信用度也会明显提高。
对于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走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两会都是有预见性的,而且是有必要的政策储备的。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今年财政赤字增加1500亿元,预算内的投资安排也有增加,这些实际上都表明预留了必要的政策调节储备。李克强总理正在做的经济形势调查工作,就是在既有的科学分析和预见、既有的政策储备基础上,针对形势变化,在抓紧、抓好政策的落实。
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会较快产生积极效果,进而稳定经济增长态势。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要坚定信心,抓好一系列既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当前应更主要地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定,要注意针对经济形势特点,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陈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