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张立群::稳增长政策体系效果正不断改善

——解读李克强辽宁讲话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发展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也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风险。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回旋空间很大,而且我们拥有去年战胜经济下行挑战的成功经验,也为今年继续应对经济波动做好了政策储备。

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哪些因素?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所说的 “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进行解读。

稳增长是转型升级、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的重要前提

中国经济时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对此如何理解?

张立群:在经济基本面和稳增长政策体系支撑下,我国经济已初步构筑起在7%—8%区间增长的基础。稳增长作为近几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其内涵既包括合理增长区间的确定,也包括确立合理目标区间之后相关调控政策的跟进。近几年来中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是因为增长的稳定性对于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基本民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就没有就业增加,基本民生将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消费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而消费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订单和企业的开工率。所以,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而是任由市场主导的回落态势继续发展的话,最后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结果:第一,经济增长会大起大落;第二,基本民生保障会受到较大威胁;第三,改革的推进也会遇到较大困难。因为当经济增长出现问题时,很多企业会倒闭,继而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和坏账等,致使改革遇到较大阻力。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近几年以“保就业”作为稳增长的底线。围绕这个任务,中央安排了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此外,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和“稳增长”密切呼应,比如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营改增以及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稳增长面临的形势较复杂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压力有哪些?这些压力如何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张立群:首先,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确实会面临内生性的下行压力,这是由于企业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里的新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增速从10%以上的高增长区间进入到7%-8%的中高增长区间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10%以上的增长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基本市场格局,市场需求旺盛;而目前需求普遍不足,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组成企业成本的诸多因素都持续或明显提高,如劳动工资、原材料、贷款利率、污染排放的收费管理等。这两个变化就构成现在的新环境。企业要适应这样的新环境就必须转型升级,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将逐步通过破产退出市场。这个过程可能会对就业、收入和金融资产质量、货币金融环境稳定等产生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内生性下行压力,影响到整个经济增长的稳定。

其次,具体分析,比如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方面,有一部分困难企业需要破产退出,这一块调整如果把握不当的话,可能对增长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地方债对应的资产,大部分应该说是有发展前景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项目的处理可能会涉及到比如银行的一些资产质量和资金链条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虽然世界经济总体呈温和恢复态势,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包含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的出口增长,甚至整个经济增长都有一些不确定的影响。例如,美国QE退出实际上包含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考虑,美国QE的退出,是否可能引起美国中长期国债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收缩,或者给其制造业成本带来压力。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目前低水平的恢复都是有冲击的。因此,这些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此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QE政策调整当中,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加之欧债风险及经济稳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日本目前的消费税从5%提高到8%,对日本经济恢复也会造成一些不确定影响。

以上所有因素都表明,无论从国内形势还是国外环境来看,稳增长面临的形势都具有比较复杂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一二月份我国工业增长率、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指标普遍回落。此外,企业去库存活动仍在进行当中。因此,现在看起来,经济确实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李克强辽宁讲话   张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