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外交思想:让中国梦点亮美好世界(3)

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经济外交思想,根本的是要将经济外交工作的立足点落实到为改革发展争取良好外部条件上来。

必须坚持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战略方针。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交流是人类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形式。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问题在外交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成为外交活动的最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外交工作一直把为国家发展服务置于突出地位,为国内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能有丝毫动摇。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外交工作的本质属性仍然是经济,基本立足点仍然是服务国内经济发展、服务改革开放。要紧密跟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革命变化,全力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尽可能长时间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国内改革发展服务。

必须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经济外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开放是经济外交的生命线,只有开放才有对外经济交流,才有经济外交。如果开放停滞不前,经济外交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撑和经济实力保障。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越高、经济存在越多元、利益纽带越密切,越有利于稳定大国关系、平衡利益格局,也将增加经济外交上的回旋空间。反过来,经济外交运用得当,也有利于改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再造一个“红利期”。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这是未来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开放的思维运筹经济外交,通过扩大开放推进经济外交,以经济外交促进开放、深化改革。

必须发挥好经贸合作的主渠道作用。经济外交工作必须“接地气”,才能切实做到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贸易投资是国与国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经济外交工作最主要的载体和平台。回顾我国经济外交实践,经贸合作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开展外交工作就越有底气、手段也就越多。30多年来,我们能够维持与大国总体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安全关系,主要得益于双方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共同利益纽带越拉越紧,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下一步,经济外交工作仍然要坚持经贸合作主渠道作用,以比较优势为依托,以资源、市场和技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在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外交打开新局面,更好地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目标。

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理念。经济合作不是零和游戏,可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经济外交在这方面的特点,同互利共赢理念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互利共赢,就是要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共同发展,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坚持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实现自身发展,坚持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追求自身利益与促进世界共同利益相辅相成、和谐共容的发展道路。在开展经济外交工作过程中,要更加自觉地把互利共赢理念落到实处,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合作发展、避免零和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必将是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过程。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携手八方,普惠世界,必将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商务部部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经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