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和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一系列经济外交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大国外交的恢弘开局。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同志的经济外交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继承与发展
我们党对经济外交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完善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东西方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的国际格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向外国学习一切值得学习的东西。在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党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成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冷静分析国际环境,作出了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判断,果断实施改革开放。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快速起步的开放型经济为外交活动注入了时代内涵,以服务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外交开始走向前台。
冷战结束以后,两大阵营制度壁垒被打破,前苏东国家开始参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判断国际形势,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开始在国际经贸舞台崭露头角。经济外交工作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党的经济外交思想有了新发展。我国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不仅有效维护和拓展了自身经贸利益,也对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内外结合、政经结合、双多边结合,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坚持正确义利观,从“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从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这一系列经济外交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外交理论内涵,开辟了全球化时代经济外交新境界,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的新思路、新布局。
二、科学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的经济外交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我国如何开展经济外交、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让13亿人的中国梦具有了世界意义。
一是深刻理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总体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两个大局”思想基于对我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精准判断。从今年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7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剩下35年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史上大国兴衰规律告诉我们,距离全面崛起目标越近,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多。从内部看,支撑大国发展的制度条件、经济基础、国民心态都到了转型调整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变动剧烈,各种利益碰撞和摩擦加剧,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从外部看,大国崛起必然带来国际力量格局的深度调整,各方面都要经历反复磨合、博弈甚至激烈斗争过程,外部压力和挑战空前增多。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经济外交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创造发展条件,赢得发展机遇,化解风险挑战,把我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我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