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广东省中山市社会工作委员会: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

1.基本情况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山市外来常住人口165万余人,占常住人口53%。2007年以来,中山市着力破解城市人口二元结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后在小榄镇等镇区开展积分入读公办学校试点。此举引起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6月省委研究室赴中山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将其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新修订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2009年10月,中山市在借鉴国外移民经验的基础上,以探索梯度式、渐进式户籍改革和普惠型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采用量化计分模式,率先在全国推出流动人员积分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积分制”),开全国之先河。

积分制管理是根据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人才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综合考虑流动人员在当地的工作年限长短、个人素质的高低、社会贡献大小、遵纪守法等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积分登记,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分区排名”的原则,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入户、入读公办学校、入住保障性住房指标给流动人员,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化,引导流动人员提升自我,促进社会和谐。

积分制的实施是中山市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推动农民工进城制度设计和逐步消除城市人口由于户籍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差异方面进行的一种全新尝试,具体由市政府统筹,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镇区依职责权限协助实施,总体上形成一个以基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为工作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工作模式,整个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2.主要特色及优势

一是创新了户籍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低门槛、渐进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在制度层面打破了长期以来城市以户口为标准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惯例,将主要依附于户籍制度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适当剥离出来,实现了制度上的新突破。

二是城镇化道路的新探索。积分制以一种渐进式的户籍改革和有效供给的公共服务模式,对提高流动人员的城市归属感、消除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和情绪对立具有很强的正面引导作用。据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80%的户籍人口对积分制持包容态度,超过70%的流动人员希望通过积分制获得入户资格。

三是城市人口调控的新手段。积分制管理具有总量控制、择优轮候的特点,既能保证城市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又能适度缓解人口的无序涌入造成的巨大冲击,有效地解决了良好的服务管理与城市规模失控的矛盾,为政府的人口服务管理提供了重要抓手。

四是城市公民培育的新机制。积分制采用量化指标、正负评价的管理模式,实行积分高低与权益享受对等的原则,有利于引导流动人员自觉提升个人素养,规范个人行为,规划自己成长,实现了人的成长与城市发展的有效对接,孵化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公民培育机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