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效果
解决主要问题:
(1)实现了信访的有效分流并大大提升了信访个案的办结率,提高了行政效能。自2011.7-2013.6,诉求中心接待群众诉求636件,占全县接待信访案件总量的48.2%,办结率达到98%。其中,解决“民告民”诉求案件33件,有效化解“民告法人”诉求案件68件,有效处理“民告官”诉求案件70件,其他案件17件。
(2)“评理”平台,起到了普法宣传、规范社会行为,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针对诉求个案中的矛盾焦点或反映强烈的带有共性、普遍性、复杂性的社会共性问题,诉求中心运行两年来共有204件群众诉求案件在“评理”平台得到了有效化解。通过引导公民积极参与,采用民事民议的方式,既缓和了社会矛盾,又监督了政府行为,同时也规范了社会道德秩序,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
(3)搭建“说事”和“建言”平台,变“上访”为“下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消除了官民之间的隔阂,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了“连心桥”。通过“领导基层座谈”、“涉事部门约谈”、“百姓即时访谈”,共收集解决热难点问题206件,收集建议154件,开展集中建言活动3次。
(4)将一些因缺乏明确责任主体且反映强烈的社会共性问题纳入议事代表评议范畴,并改变了以往票评的方式,赋予了议事代表更多的发言权,将票评和现场评有机结合起来,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的主要成效:
一是群众受益。直接参与诉求的群众,通过诉求服务平台,使诉求问题得到了解决,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利益相关群众,通过典型案件的化解,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寻找了解决办法和依据;议事代表,通过参与民事民议活动,增强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党委和政府受益。通过诉求服务平台,集民智,汇民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体现了领导干部听百姓声音、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公信力;规范了党委政府行为,改进了工作作风;通过“民告官”案件的处理,涉事部门能够查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正;通过“县级党政领导进社区”反映出的问题,涉事部门能够深入思考导致群众诉求的原因,并从根源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在“涉事部门约谈”中,涉事部门能够找到工作中的得与失,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部门作风。
三是社会受益。通过诉求服务平台,调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构建社会矛盾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降低社会管理成本;通过诉求服务平台,扩大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有利于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正。
4.媒体报道及获奖情况
(1)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吉林卫视“省长热线回声”、《吉林日报》、《新文化报》、浪淘沙网、搜狐网、省政府、省纪委监察厅官方网站等各级主流媒体先后大篇幅报道有关诉求中心的工作动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2)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中央政策研究室、省政协、省政法委、省委巡视组、省政府专家调研组、州委、州政府等各级领导先后到实地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得到了吉林省省长、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吉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要批示。
(3)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中央编译局、吉林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吉林省委党校诸多学者先后多次到安图进行调研考察不仅提出好的建议意见,而且还作为社会管理典型创新案例进行研究推广。吉林省政府办公厅举办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安图经验与启示》专题研讨会。美国俄亥俄克里夫兰州立大学政治学系谭青山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Christian Gobel教授也先后实地调研考察。同时,诉求中心的创新还在“吉林省第八次行政管理优秀成果奖(实践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