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吉林省安图县委县政府: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创新

1.基本情况

(一)项目发起的背景、主体和动因

安图县2010年“7.28”特大洪灾之后,各类上访案件集中爆发,“闹访”、“缠访”等矛盾不断积聚,单纯依靠一般性行政接访和司法手段已难以有效化解。为此,安图县委、县政府从激发社会活力入手,构建公众利益诉求服务平台,形成了社会矛盾共治新格局。

县委、县政府发起。

客观原因是:安图县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反映利益诉求和解决矛盾的渠道与平台;主观原因是:安图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扩大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坚持的方针和原则。

诉求中心运行组织架构及模式可概述为“三个平台、四位一体、一个频道的全流程、全覆盖的诉求服务网络”。

(1)“四位一体”:行政接访,主要针对群众来访来信来电诉求,按照《信访条例》相关要求,积极主动协调处理;

法律援助,则是负责为诉求者提供司法解释和法律援助服务;

民事民议,则是根据诉求性质和诉求人的意愿,利用“评理”、“说事”、“建言”三个工作平台开展工作;

纪检督查部门,与诉求中心协调联动,针对相关部门落实群众诉求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问责。

(2)“三个平台”:

“评理平台”:组织议事代表和群众,以现场评议和即时评议两种方式,热议广评,用舆论监督的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

“说事平台”:通过“领导基层座谈”、“涉事部门约谈”、“百姓即时访谈”三个载体听民声、解民怨。

“建言平台”:重点针对一个时期内全县经济发展及社会民生需求,组织百姓参政议政,集民智、汇民策。

(3)“一个频道”:即指《安图民声》频道,对曝光的群众诉求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和全面点评,形成一个全景式、全覆盖、全程跟踪录播的电视媒体监督网络。

发展过程:

(1)起步筹备阶段(2011.5.6-2011.7.15)。选定议事代表;组建办公室;建章立制。

(2)初步运行阶段(2011.7.16--2011.12.31)。召开动员会议并挂牌运行;县委、县政府召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成立安图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增设《安图民声》频道。

(3)完善提高阶段(2012.1.1-2012.12.31)。拓宽民事民议平台;“说事”平台的“领导基层座谈”衍生出“县级党政领导进社区”和“专题访谈”;在县城周边四个乡镇及县城四个社区设立民事民议工作站,拓宽诉求服务网络。

(4)拓展提升阶段(2013.1.1-至今)。拓展“评理”平台的评议方式;启动乡镇民事民议工作站的评理平台,采用异地评议程序,规范相关规章制度;开设热线电话,启动公共邮箱,建设中心网页;加强议事代表培训力度。

2.主要优势及特色

一是平台创新。与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不同,平台创新涉及到了创新所需要的观念、机构、机制、环境和条件等诸多要素,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性,是指能够借鉴国内外优秀创新成果,各种经验做法可以在此平台融合,“博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包容性,是指借助各种积极有利因素,将不同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吸纳到这一平台中并得以解决。

二是融合创新。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思维方式与现代实务、体制与机制、程序与非程序之间的有机结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资源,充分利用传统习俗、伦理等诸多要素,融合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和管理方式,成为当下解决本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是议事代表队伍的创新。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自荐、组织推荐等程序,严格选出240名议事代表,开展民事民议、建言献策、舆论监督,激发了社会活力。

四是舆论场作用的创新。《民声频道》的开播,全程对群众诉求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和点评,形成了一套全景式、全覆盖、全程跟踪的媒体报道平台,使得舆论传播具有了“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从而把“民间舆论场”扩展到了“公众舆论场”,实现了正能量的广泛传播,有效地规范了政府与社会行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