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效果
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促进了地方财政人均收支水平提升。政府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和复式预算改革,强化了财政预算和政府会计管理,实现了财政收入的总额控制。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66.4亿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4元,提升301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18元,提升613元;分别位于全省18个地市第5位、第6位。
二是提升了政府财政服务保障机制和效果。预算分权制衡和财政项目资金评审复审等举措,提高了预算资金分配的有效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增加了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十一五”时期,农业、教育、科技、社保、卫生支出分别累计达到36.67亿元、79.38亿元、8.92亿元、53.42亿元、30.8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2.73%、17.55%、26.01%、8.11%、32.13%,办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看病、出行等幸福事。
三是推进了政府财政与社会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政府广集民意、群众广泛参与、政府与社会公众展开对话等生动活泼的政务公开方式,保障了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和政治诉求的表达,促进了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公共项目上,做到了用老百姓的钱办老百姓的事。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义务教育、饮水安全、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93%的农村居民、90%的城市居民感受公共卫生明显改善。新农合、文化站所等全部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水平有了质的改善和提升。
四是实现了财政业务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财经沙盘”是跟踪和监督公共服务供给信息的技术平台。“财经沙盘”可以跟踪反映出财政具体项目或某项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情况、资金使用进度等内容。有助于决策者、执行者和普通居民公平、公开地得到相同的数据信息,并加强监督。
五是提高了政府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绩效。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内部管理。改革加深了各支出部门对绩效观念的理解,逐渐改变了支出部门使用财政资金时不经济的支出习惯,促使部门在使用财政资金开展项目时,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与增强项目执行的社会效益等绩效因素同时纳入项目管理范围。
六是探索了财政源头制控和防控机制建设举措。大监督和岗位风险防控建设,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减少了经济领域犯罪。焦作市持续运作的公共财政改革创新把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并有了实质性控制措施,有效遏制了预算单位领导干部对财政资金随意使用的现象,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的前提条件,减少了经济领域犯罪,建立了防范腐败的长效机制。
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当前,作为地方部门,自主推进试验,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先行先试的做法,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项目的主要成效:
一是当地政府直接受益。财政创新改革使市政府财权增大,可支配财力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政绩。
二是广大干部职工直接受益。财政创新改革构建了岗位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的遏制了经济犯罪,保护了资金和队伍两个安全。
三是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改革使市级财政可支配财力增长了15%-20%。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增加了,提高了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从而更有能力加大对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