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中华传统武德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汲取中华传统武德精髓,锻造当代战斗精神,确保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色。
武德的实质是军队核心价值观
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更是精神力量的较量。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最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来讲精神总能战胜利剑。”武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谓武德,就是军人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等。作为军队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武德支撑和影响着其他价值判断,鲜明地表现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属性。
武德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任何军队都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任何军队的价值观,都是为了军队有效执行历史赋予它的政治任务而确立的。从古至今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的军队,无论是否明确规定军人价值观及其政治内涵,其军人价值观的政治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是一支军队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我军从初创的那一天起,就深深打着其自身所特有的政治属性,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生命力所在。
武德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武德。将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述《孙子兵法》同西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相比,东西方两种文明价值背景下产生的军事思想差异就非常明显。前者含有儒家伦理主义精神,散发着古典人道主义关怀,又隐含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因而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之道的最高境界。后者带有商业殖民扩张和追求无限利润的传统,又传承生存竞争的“丛林法则”,缺乏东方古典人道主义关怀,战争的目标停留在百战百胜的境地,也不可能视“不战而胜”为最高境界。
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武德承载着中国历代军人不懈追求崇高价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现了军人所奋斗的价值目标、价值实现途径和价值评价标准等完整的军人价值观体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尽情吸纳着中华传统武德的养料,彰显着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内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