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并给出了指导思想和原则、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有什么意义?法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就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杨伟东教授。以下为访谈实录。
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凸显了法治在一个国家的地位
十八大当中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当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治在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当中至关重要。它最核心的要求是所有的人都应当在法律框架当中运行,遵守相应规则。对国家来说,国家治理应当用法治的方式来治理,对全社会来说,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现代国家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治和规则的基础之上。一个社会只有有规则,它才能运行有序。这是我们国家是经历了文革动乱而总结出来的。所以,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凸显了法治在一个国家的地位。
十五大时我们确立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八大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法治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应当有法治思维,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是要求我们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每个人都应当遵守;出了问题司法机关应当公正解决问题;全民应当守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法治才能够不断推进。
同时,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体建设的思想突出了我们几个方面的要求:对一个国家来说应当依法治国,最终目标是法治国家;对于执政党应当是依法执政;对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看,形成法治政府,对于社会来说应当是全民守法,最后实现法治社会。这三个方面是不同主体,各自有不同要求,但都应当在法律的框架中运行,最终实现法治的要求。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社会应当朝着法治的方向和目的而努力。
法治要求每个人真学真用真信
卢梭曾经说,法治不应当是可在大理石上,而应当是刻在人们心目当中。所以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让法治成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要让全社会都把法治作为我们的规则,并转化为我们的信仰。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要做到真学真用和真信。
真学就是大家要用心学习法治的规则、法治的理念;真用是指我们应当在日常行为当中遵守我们的规则;真信是真正信仰法律能够成为治理国家、规范我们行为规则。只有这三个方面结合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当中,有的人是在学,但不用也不信;有些人学,有时候也用,但是并不真正信仰,出现了分离的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真学真用和真信作为一个统一体,能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