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减弱公务员干事热情和动力
河南省某市信访局干部郭明:对于绝大多数地方干部,内心都渴望行大道、做好官、办实事,谁也不愿意承受走歪门邪道的良心谴责,谁也不愿意违法乱纪整天提心吊胆。从严治吏,治的是让那些通过走关系打招呼获得晋升的少数干部,维护和帮助的是绝大多数通过工作实绩和为民情怀获得晋升的干部,所以从严治吏只会减弱少数干部的干事动力,而帮助绝大多数干部优化政治生态,提升他们正正派派做人做事的动力和信心。
从严治吏能否为深化改革扫除障碍
中共贵阳市云岩区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黄伟:从严治吏确实是为深化改革扫除障碍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深化改革涉及的问题太多太广,重点是要打破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使改革和反改革的力量此涨彼消,尽量用实效去团结和赢得中间力量的支持。
会不会因此给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涨工资
河南省某市纪委干部:一是现在八项规定及十几个禁令,不全是针对公务员的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公务员涨工资,群众不会愿意的;二是现在社会存在很多矛盾没有解决,现在的社会是只能听到公务员日子不好过的新闻,但不能有公务员涨工资、福利有多好的消息,如果有好消息,一定群起而攻之,那样不是给国家添乱吗,所以,短期内肯定不会涨工资的。
反四风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北京市工商局某科员:在基层,区县一级公务员中,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并不明显,因为微薄的工资根本没资格享乐,大部分人都很清贫,比较严重的是形式主义。例如上边反四风、要求践行群众路线,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都写自查自纠报告。民主生活会上,领导讲的内容都挺好,但这只是为了应付会议,为了完成任务,报告交了也没见作风有明显改观。
北京市某区发改委王某:对于这次中央的“从严治吏”,整体来看,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干群关系确实不太融洽,部分官员身上确实有着官僚习气,通过中央的“从严治吏”,应该能对治理官场不良习气有一定作用。就我个人而言,感觉既有好处,也有困惑。好处呢,应酬少了,既不用给上级单位和领导送礼了,也没有人来“公关”我们了;困惑之处也有很多,比如,民主生活会每人都要给领导提意见,这个让我们很多人都感觉很为难。意见提得重了,担心领导不高兴;不提,又通不过,真是令人左右为难呀!
如何看待公众信任度不高的现象
贵州省毕节市某挂职干部: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确实需要整顿。这些年来由于权力不受监督,没有形成监督机制,于是绝对的权力产生了绝对的腐败,并且,腐败呈高发、多发,公众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官场腐败案例太多、太无奈,公众的被剥夺感一直存在,对此较为悲观是可以理解的,仇官仇特权的情绪也不可能短期内缓解,也不可能就此同情官员们的处境,这些情绪积累得太久太长,是需要释放和发泄一下。
辽宁省大连市某街道钟某: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当前整治作风的从严、从实、从长。可能很多方面,老百姓通过媒体有了一定了解,但也许无亲身感受,了解得比较有限。从自身感受来说,这次整风给我们公务员群体的普遍感觉是长期的、制度性的,不是短期行为和走个过场,我们也切实看到身边出问题的同事得到很严厉的惩罚。公众的信任度会随着时间不断提高的。
从严治吏是否过了头
甘肃省办公厅张处长:我觉得中央的政策部署本身没有过头,但据我所知,在各地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些过头之处。比如,听说有的部门为了节俭,办公室打印纸都要按照页数认领,打多少领多少,这样虽说减少了办公支出,但却不利于效率提升。说到这里,往深处看,我认为现在的从严治吏,更多的约束官员,改变官员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这个很重要、很有必要。但是,既要有改的勇气,也要有立的智慧。何为立呢?这就是,在改掉官员不良习气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官员如何提升的话题。比如,你们调查中提到的官员干事热情下降的问题,我认为是存在的。如何在收入低的情况下,提升官员热情,这个我认为光靠整风运动还不够,还需要制度上的创新。
河南省南阳市某县发改委老干部张女士:自古衙门就是民的靠山,而官是民的主事。官清且明断体民乃民之福社稷之幸。官若腐败或糊涂或自私或无能则遭泱的是国和民,更甚者祸国殃民直至民反。所以从严治官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决策,也是对官员自身的保护,以免官员做出上愧对国下愧对民或愧对祖宗后代的事来。
(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整理)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