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打破西方中心论 实现人类之爱

 作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梦海

与马丁·海德格尔一道,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被誉为现代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早年,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研究精神病理学,后经心理学转向哲学。1933年纳粹上台,由于雅斯贝尔斯违抗纳粹的警告,拒绝与犹太妻子离婚,他曾遭受纳粹政权的长期迫害。战后,雅斯贝尔斯对战争起因以及人类命运的反思,促使他倡导伟大的“人类之爱”,开始走向世界主义,成为一位世界公民。

雅斯贝尔斯的《伟大的哲学家们》是他的后期哲学思想规划六卷本、未完成的巨著《世界哲学》中的第一卷。在这部著作中,他在东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中做出选定,把佛陀与龙树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两位佛教哲学家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在此意义上,此书所收录的佛陀论与龙树论是雅斯贝尔斯的首部佛教研究资料,对于我们直接接触他的佛教哲学研究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献意义和重要的思想意义。

 佛陀之无我智慧影响深远

在他的佛陀论中,雅斯贝尔斯追本溯源、返朴归真,重申了佛教的本真意义。在本来意义上,佛教是一种基于哲学信仰的宗教,其实质是,以释迦牟尼佛陀的觉悟为基础,教导人们摆脱痛苦,并指明解脱之路。在这部研究著作中,他从下述两方面,肯定性地高度评价了佛陀的教诲。

第一,佛陀通过彻底的自我否定,指明了摆脱痛苦的解脱之路。佛陀教导人们,祈祷、恩宠、牺牲、祭祀均无济于事,只有源自每个个体的个人意志和努力的智慧才能带来解脱。对此,雅斯贝尔斯特别强调,进而把佛陀的教诲理解为教导人们自力解救的哲学。他否定实体论的自我观,强调指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他个人的意志和努力而实现本来的自我。本着这一存在哲学立场,他对佛陀的无我智慧深表同感,将普度众生的佛陀教诲称作一种哲学。

第二,雅斯贝尔斯进一步指出,佛陀不仅是一位通过彻底的自我否定,教导人们克服痛苦的教师,也是通过获得“不伴随个人意志的人格的力量”而成为自身“超越了个人的存在”的人。通过彻底的自我否定,佛陀成了“超越了个人的无我之在”,佛陀身临其境,率先垂范,以其亲身体验表现了存在哲学的核心教诲和东方存在的真实面貌。因此,在雅斯贝尔斯看来,重要的并不是关于“存在”的知识,而是“成为存在”本身。

雅斯贝尔斯十分关注佛陀的教诲对后世的影响,进而致力于解读大乘佛教对佛陀教诲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他指出,在大乘佛教里,由于佛陀的“自力解脱哲学”被所谓佛陀化身的“他力解脱宗教”所取代,所以作为智慧教师的佛陀因作为礼拜的对象而被神化。但是,另一方面,他发现,在大乘佛教的多样发展形态中,其原原本本地继承和发展了植根于佛陀教诲的各种精神力量。例如,大乘佛教教义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包括“重生”在内的“怜悯之情”、“佛教慈爱”以及非暴力和宽容态度等。

佛教的宽容精神和非暴力态度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雅斯贝尔斯把佛教这种大慈大悲的精神和态度视为佛教本来的特性,强调“佛教是没有暴力的、没有异教徒迫害的,没有伴随巫婆审判或十字军战争的唯一的宗教。”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西方中心论   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