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之际,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缺位的话题,再次牵扯起注册心理师、美国心理剧导演王南(化名)的神经。与其他心理咨询实务专家不同,王南不仅精通心理学,他还是一名高校教师。
“我从外网看到过一组江苏省高校学生不正常死亡的数据,说江苏去年有160多个大学生不正常死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自杀或他杀。仅我本人所在的学校,就有好几个自杀的,这些都是高校特别忌讳谈的事儿。”王南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大多从小学、初中、高中开始,就被“应试教育”或“残缺的家庭”剥夺了发展社会关系的机会,“他确实是在大学里出问题的,但原因不在于大学教育,而是此前中小学校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
王南说,当前“作秀式”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遗患无穷。
不受待见的“心理健康教育”
说到心理健康教育,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理事长、心理学教授李如齐有一肚子的苦水。
昨天下午,他刚刚接待了一个开学3天仍拒绝上学的孩子家长。“现在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非常孤独,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游戏,不洗脸不刷牙。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李如齐说,每学期开学那几天,是他最忙的时候,很多孩子出现了各种逆反行为。
他告诉记者,在中小学教育的各个学科里,“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而言最不受待见。尽管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因心理健康教育缺位引发的极端案例,但这一问题依然不被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觉得全国那么多学生,出那么几十个案例很正常;学校校长认为只要在学校里安排了温馨恳谈室、心理健康教育室就够了,至于是不是起到作用,就不是他关心的事了;教师们虽然按照要求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大多只是应试一下,对他们来说考这种证很容易,实际操作中却不懂得发现、处理个案”。
一次由泰州市心理学会举办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上,李如齐被一些老师的“不重视”气得够呛。“我在上面讲课,一些老师在下面干别的事,还有一批人请假。”李如齐说,泰州市教育局近年来正在逐步加强对中小学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培训,但因为“心理课”不是必修课,也不纳入教师业绩的考评,因此不受老师们的重视。
老师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班里不会有学生出问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教师即使遇到极端问题,也不会想到帮助学生找心理咨询师。
一名在苏州打工的泰州籍家长,曾在亲属建议下跑来向李求助,“孩子上课把袜子脱下来扔到讲台上,下课往老师水杯里尿尿,这已经是行为偏差问题了,老师都没提醒家长要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实际上,据王南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从师范生阶段开始就是一路沿着“不受待见”的方向走来的。
“师范生会学基础心理学,这门课没什么用,教学方法又很枯燥,学生们都有抵触情绪。太理论化,不接地气。”王南说,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很多都是“理论派”,他们很少做实务、做临床,“学校都重科研、轻实务,你实务做得再好,也评不上教授,出来参加一个研讨会,说是没评上职称,还会遭同行耻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