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2014年的宏观经济会如何?会出现通缩吗?
吴敬琏:现在处于两难的状态,目前货币发行量太大了,时间错配、部门错配,甚至出现钱荒。于是有两种决策可能性,一种是继续印票子,那么就会加剧房地产泡沫等等,可能会在超过临界点后出现泡沫破裂;另一种是采取收缩政策,那么经济可能会出现衰退。所以要把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结合起来做。
今年我想中国整个经济运行形势还是有很大压力的。多年来中国经济积累了很多问题。其实就和污染是一样的,开始的时候不觉得,还有人觉得是杞人忧天,但是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非常难办。
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一个希望,就是这些问题非解决不可,而且要下决心解决。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要在这时期内保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应该说中央、央行、财政部还是很有能力的,像东亚的其他国家到了我们这种程度的话大多出事儿了,但是我们没有出事儿。而且如果我们的改革推进得好的话,我们就能釜底抽薪,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把问题消解掉。
《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防范系统性风险应该注意哪一项?
吴敬琏:很难说哪一项,去年50人论坛我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对资产负债表里负债率太高的问题,就要处理。对于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李克强总理都提出要盘活存量。我国目前恐怕有上千个“晒太阳”的开发区,那些存量怎么办,还有僵尸企业,还有存在国企大量的债务,他们的要求是国家埋单、纳税人埋单,这个办法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即使是一些战略性经济领域,也应该吸收民营企业家投资。还有就是对银行的可疑性资产、贷款,哪些有可能变成坏账的,可以用证券化的方法或别的方法来处理,现在处理的规模不是很大,比如卖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帮他们去盘活。
国有资产划拨可解决养老金缺口
2013年12月23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估算和预测了2010—2050年历年的养老保险收支情况。结果显示,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体系,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将收不抵支,出现资金缺口。养老保障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对此吴敬琏认为,即便存在养老金缺口,也可以通过多划拨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来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对城市养老体制改革,“双轨制”甚至“三轨制”等现象,您认为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吴敬琏:我想主要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是划拨国有资产。因为社保基金钱不够,划拨的胆子要大一点儿,以前划拨的太少了。这么多的国有资产本来就是老职工创造的。另外一个就是提高社会保障层次,逐步做到全国统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