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亚洲开始衰落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历史性的逆转和分流呢?马克斯·韦伯认为是新教伦理,正是基督教的改革给欧洲提供了思想的源泉,进而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这是由于他们希腊文化的原因,西方的科学精神来源于希腊文化。这样的逻辑就是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原因。于是,在中国从五四以来就形成了“现代与传统,西方和东方”的双重对立:如果走现代化之路就必须批判中国的传统,就必须完全地学习西方,东方是无价值的,传统是有碍于现代化的。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是相信这样一种解释的,但近500年的经济史研究证明,这样一套说法是值得怀疑的,从历史上来看是违背历史真相的。
学术界对500年来的全球经济史和政治史研究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欧洲早于亚洲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有三个基本的原因,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欧洲对东方,特别是对中国和印度的殖民政策;三是英国的工业革命。
首先,新大陆的发现缓解了在中国和欧洲同样出现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广阔的北美平原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棉花等,同时为生产率提高后的欧洲提供了难得的劳动力的新市场。同时,从非洲贩卖奴隶运往美洲的种植园,这是新大陆发现后欧洲同时展开的贸易。新大陆的发现,奴隶的贩运成为英国经济的增长点,新大陆广阔的土地既缓解了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为其开辟了新的市场。
其次,在全球化的初期,英国所以获得霸权地位,在和东方的竞争中由落后者转变为世界体系的主导者,与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殖民统治和鸦片贸易是分不开的,它是以中国和印度的国家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
印度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进贡国,由于英国完全垄断了印度的外贸储备,印度对其他国家的外贸盈余全部转给了英国,而印度对英国的贸易赤字正好是它对其他国家贸易的盈余,英国通过印度将赤字转嫁给了其他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