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拥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不仅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塑造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富有高度历史感、时代感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讲话深刻揭示正在率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分析历史,用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来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接续人、传承者。

一、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但又要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历史。人类史与自然史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唯物史观肯定历史不能任意选择,把客观历史与唯心主义哲学家头脑中“想象的活动”的“历史”相分离。因此,尊重客观历史,尊重人类伟大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历史,是唯物史观观察历史的出发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不能任意选择还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基础,人们的物质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过程及其变化,而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有规律地逐渐由低级向高级的阶段式演进。政治关系、法律形态、思想观念意识的变化,无不从属于这一经济关系的演变。因此,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无法割断的客观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们之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根本在于“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也就不能自由选择由该时代物质关系所决定的时代属性。这一点,古今中外,英雄和大众,概莫能外。

唯物史观不仅揭示出历史不能任意选择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历史、看待历史,从历史发展的全部真实情形出发去诠释历史。无论是对待曾经的历史过程还是历史人物,都要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性认识高度,也标志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成熟程度。中华民族有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5000多年文明史,有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170多年斗争史,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多年的奋斗史,有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发展史,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这些都是人民书写和创造的历史,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辉煌灿烂,也有苦难曲折,昭示着历史的必然。这些历史同样也是不能任意选择的。我们必须坚持用唯物史观的态度来分析,绝不能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想当然地割裂历史、虚构历史、歪曲历史、否定历史;绝不能通过历史个别现象而否认历史活动的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的阶段错误而否定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