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的来源
源于对国情的正确判断。虽然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谋生存求发展,并走出了一条富强之路。但我们在成绩面前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没有改变,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也没有改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这三个没有改变就是中国国情。
国情是中国实际,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国情缺乏准确判断,发展道路就失去依据,处于盲目迷糊状态,道路就会偏离正确轨道,就会导致曲折甚至倒退。基于世情国情民情,我们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前景。既反对“右倾”走改旗移易帜,即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让西方民主制一统天下。又要反对“左倾”,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滑向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中国人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决定,中国的发展道路由中国人民自己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确定目标,坚定信心,不懈怠、不折腾,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一定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源于对现实依据的准确把握。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巨大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短短几十年走过了西方上百年的路程。况且中国发展是靠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是靠在中摸索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西方发展现代化靠的是殖民地扩张、资本掠夺。在国内,对民众进行残酷地剥削压迫;在国外,对殖民地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奴役豪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家史,是野蛮血腥的强盗史,把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富裕、幸福建立在别的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贫穷之上。
中国人民取得成就是在双赢中进行的,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同时也在与别的国家经贸往来中,促进其他国家经济,中西发展现代化途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西方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中国经济却以较高的增长率持续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引擎”,是世界经济迅速复苏的“领头羊”。而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弊端靠自身力量是无法解决,只有出现一种新的科学发展模式代替它,才能克服这一矛盾。
西方理论霸权主义者,提出“西方民主制度将一统天下”、“新自由主义模式将成为全球普遍模式”、“共产主义将最终消亡”三大预言。针对这三大预言甚嚣尘上,中国将向何处去?在新世纪新历史时期,道路问题又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为澄清错误认识,辨明道路的是非曲直,根据我国改革取得辉煌的成绩,这三大预言在中华大地已经落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彰显了社会主义巨大政治优势。
源于对经济基础的清醒认识。坚持走一条新路和正路,必须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经济基础。为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于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模仿,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邓小平提出“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常抓不懈。随着实践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便清醒的认识。邓小平提出,“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针对如何界定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邓小平在开始时也不十分清楚,他通过排除错误的做法和看法,终于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解决如何建设好中国核心和根本前提,而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阐释,就是非常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狠抓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努力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应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其它社会的显著标志,在原始社会虽然实行共同分配,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源匮乏,无法实现共同富裕,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阶级社会,只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人民利益被剥夺,存在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只是一句空话。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才能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道路自信的关键。
源于对发展规律的遵循。一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阶段发展,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它的性质、形式和发展变化。第二,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对它起促进或阻碍作用。”④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忽视经济发展,将导致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倒退濒临崩溃的边缘,致使国家一穷二白,人民食不果腹。苏东巨变的原因之一,在于忽视发展生产力,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起色,人民对苏联东欧共产党失去信心,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信心。
二是符合党的执政规律。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遵循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规律。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代表群众根本利益。为解决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幸福便无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