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主题和实质,历数探索道路的艰难历程,揭示出道路自信源于对国情的正确判断、对现实依据的准确把握、对经济基础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发展规律的遵循,同时阐明了要培养道路自信必须从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 自信
道路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由于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道路千差万别,但相同或相似意识形态的国家,所寻找的道路具有相似性。作为当今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中国在寻找发展道路问题上,经历了一波三折,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道路自信”。这条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既不是走一条“回头路”,即老路、旧路,也不是走一条资本主义的歪路和邪路;它冲破封闭僵化的“闭关锁国”的状态,提倡改革开放,同时又反对改旗易帜,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它的中国特色融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和时代特色于一身。其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并以最广大的人民群群众为最可靠的依赖力量,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位一体”,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道路的主题和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实质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崭新康庄大道。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昔日大清帝国被瓜分豆剖,尤其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外受帝国主义歧视和压榨,在国内受封建官僚军阀的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长达100多年斗争,中华民族的脊梁们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济世良药。
首先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开办机器制造局、造船厂等实业。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随后实行变法图强。随着戊戌六君子惨遭迫害,变法运动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的血腥镇压下彻底失败。不甘为奴的中国志士仁人在苦苦探索中国独立之路,在把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幻想破灭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痛定思痛,纷纷睁眼看世界,希望运用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来摆脱国家的贫穷和落后。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坚持以武力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发动辛亥革命。虽然只赶跑一个皇帝,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于没有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衷心地拥护和支持,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随着护法、护国运动如火如荼,袁世凯的帝王美梦破灭后,中华大地又深陷于军阀混战之中,各方军阀在各自帝国主义的主人的支持下,割据称霸,鱼肉百姓,走资产阶级道路只是死路一条。
其间虽然洪秀全举行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但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起义失败。为平息国内民众对当局不满,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但那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幌子,是种自欺欺人的把戏,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运。变法维新失败、辛亥革命落空,国家命运、民族的前途一片黑暗。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作为战利品被其他战胜国分享。巴黎和会不平等条约,激起不甘屈辱的人民对北洋政府的强烈不满,掀起五四运动高潮,随着西方的科学民主观念传入中国,先进西方思想(如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为中国人接受,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出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彻底主张。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前途命运等问题,在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雏形已经显现,在华夏大地诞生毛泽东思想,在其指导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完成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1956年至1976年,在长达20年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寻找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其间,由于毛泽东等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同时深受革命思维和斗争思维的影响,模仿苏联模式来进行发展,实行计划经济和高度中央集权导致“大越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奋力前行。
1989年,由于受国际大气氛的影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大幅度萎缩。针对西方叫嚣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邓小平提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眼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①发展经济,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社会主义道路。
2008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导致经济大衰退,国家的政局动荡,很多国家破产,频临倒闭,而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却稳步向前。在总结国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35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人民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切实可行的道路,只有走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和富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