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城市新区功能建设优化与调控(2)

城市新区功能的建设与调控

优化城市新区管理系统。一是改变政府经济发展思维模式,促进新区产业转型。在当下的城市经济发展之中,老城区的经济产业板块已经基本形成并稳定,因而很多政府开发城市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希望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城市经济能够再次起飞,因而城市新区承载着一个城市新的经济发展的使命。但是如果想要城区更好的承担起这一使命,政府必须转变以往用于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思维模式,要以创新的理念来经营新城区的产业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改变发展策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维模式,更多引进高新科技产业,决不能再以破坏新城区的环境为代价去发展传统经济产业,此外,在新城区的规划中,可以建立相应的产业集群,这样能够使产业形成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和集体发展,容易形成行业优势,对外就增强了竞争力。其次,新城区虽然是新规划、新产业与新发展,但并不能孤立地看待新城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对新旧城区的经济发展资源进行统筹,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弥补各自的不足。

二是优化战略决策模式,提升新城区竞争力。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宏观上进行战略布局,新城区的发展更是如此。新城区的开发,不像老城区已经形成格局,而是完全一片空白,因而新城区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与此同时其内部也存在不可预知的变数。因此,政府在对新城区建设进行规划时,需要谨慎决策。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城市都在进行城市扩充,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建设新的城市区域。老的城市格局已定,因而新的城市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城区发展,各级政府也都特别注重新城区经济发展,要想在新城区上提高竞争力,新城区建设必须拥有特色产业,或者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上能够比其他城市更加完备,因此,当政府在对新城区的主要发展产业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对使其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优势。

但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决策都必须是谨慎的,因为新城区的发展充满了不稳定性。新城区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各个城市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也许有些新城区的发展模式成功了,但其他城市的城区建设也只能对其发展进行学习和参考,却不能对其模式进行完全照搬,每个城市的环境不同,新城区的发展决策还是要考虑到具体城市的整体情况,因而在决策上应该多征集当地城市发展相关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谨慎决策。即使在定位发展模式之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循序渐进来进行。因为即使计划已定,但新的发展策略在实施之中仍是充满变数的,因而要在小步骤开展产业建设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建设中,修正原有的决策计划,并逐渐明确新的城区战略环境,在此基础上再积极地实施产业战略计划。

新城区城市空间的合理划分布局。一是熟悉城市空间演变规律,优化新城区空间结构。城市在不断发展,城市发展的不仅是经济、人口,还有空间的发展,城市空间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从城市的整体空间发展来看,城市的空间布局一般呈现两种结构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地域相接的成片式发展,这多在城市空间建设之初,往往是围绕一个产业,在周围容易形成相关产业配套设施,进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新的产业在建立之初,往往要依赖这些已经形成的配套资源,所以在空间上也会选择相邻空间,以便实现资源共享,这就形成了近域连片的城市空间格局。第二种状态是围绕主要的城区,在外围形成一些子城空间的状态。这主要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状态,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区已经被占用,城市中心用地紧张,一些需要大片土地的产业只能转移到主城区之外比较空旷的空间之中,这些产业一般会吸收大量的工作人员,围绕产业和从业人员又衍生出相应的配套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在城市外围形成子城区。多级综合是城市空间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形态,各种产业形态空间区域基本定位与集中,拥有各自的空间又能够资源共享,整个城市空间发展呈现多样但有序化状态。

城市新区的建设,可以说是在原本比较原本成熟的空间结构上又开辟了一块新的空间,如何使新城区这块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更好的融合发展,这是政府在新区建立之初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新城区毕竟处于城市空间之中,它不可能不与其他空间发生交集,不可能成为完全独立的个体。在新城区的空间区域选择上,一般是在原有的城市中心区之外,但又比之外围城区接近城市中心区,因而在处理新城区与其他城市的关系时,新城区要起到一个衔接和主要载体的作用。对于业已稳定的城市中心区来说,新城区成为它向外扩散的一个载体,而对于子城区而言,它又是连接城市中心区的的载体,而从多级综合的城市空间状态来看,新城区要努力成为其中的一个有序的子空间,成为整体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立足城市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布局空间区位。政府对于新城区的经济建设十分重视,因为新城区的主要产业类型代表着政府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希望能够通过新城区的产业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市发展,甚至成为一个城市全新的主导性产业。因此在进行新城区经济发展定位时,需要考虑的不是一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问题,由于其会关系到整个城市发展,因而需要立足城市整体发展走向来制定新区的发展计划。在考虑城市整体发展之上,对新区的空间设定应该立足全局,考虑到城市原有的经济因素,新城区的经济角色设定应该是能够促进原有的经济发展,而不能为了新区的发展而阻碍或破坏城市其他空间的经济要素。一般城市新区的产业定位对内,是弥补本市在某些产业方面的不足,或是定位为新兴科技产业,而对外来看,新城区的经济发展又强调独特性和竞争性,专注于产业发展的优势性上。

城市新区规模的优化调控。一是立足于城镇化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研究中,专家学者们发现,决定一个城市规模扩大与否的并不是看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好与坏,而是在于这个城市原有的规模是否还能够包容现下的多级发展的空间以及快速扩张的人口数量。因此城市新城区的空间开辟,规模不能依据经济指标来制定,而要以社会城镇化的现实情况来作为重要参考。新的城区规划,其实是一个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良好契机,政府应该趁此机遇,为未来城市发展打下可弹性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的扩张规模大小与速度快慢,要根据城镇化的具体阶段来调整。在社会经济整体处于平稳的情况下,一个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也大致保持在稳定前进的阶段,这时,在城市空间的扩张要与城镇化进程保持一致,并谨慎开发新的城市空间。而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而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时,我们的城市空间发展也应满足城镇化发展对城市规模扩张的需求,进入一个集中快速发展的阶段。总之,新城区的规模大小应该立足城镇化发展实际,考虑到城市整体发展格局。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总体上以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这两种模式为主。这两种形式何时开展,如何开展以及怎样协调发展,都是根据城市具体发展情况,综合各方因素来决定并安排实施的,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控好城市发展总体格局。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其规模扩张与否,城市的发展也讲究内外兼修。城市的外部扩张式发展,能够减缓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压力以及城市新空间形成带来的压力,并且通过新城区的不断建设,能够使相关机构逐渐掌握城市扩张的发展规律并积累新城区规模控制的经验。而城市的内涵式发展,则是要求政府不能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张,还应该注重城市内部要素的发展,在新扩张的城市空间,要加紧各种城市元素建设,使之匹配甚至超过原有的城市空间的城市化水平,进而能够融入原有的城市空间,还能够促进较为落后的旧城区进行更加现代化的改造,最终使得整个城市的空间发展更宜居。

二是建设新城区基础设施,调控新区增长规模。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城市新区要发挥其作用,必须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吸引社会成员进入到新区之中,接纳新城区这一新的城市空间。但在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在一定意义上是城市建设资源的浪费。虽然在进行了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的娱乐休闲设施建设,但是大部分城市居民居住于城市其他空间,去新城区娱乐消费也只能在假期之中,其他时间新城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大都处于闲置的状态。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及发展,新城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实际实际利用率来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增加新城区的常住人口数量,使其自身拉动新城区消费,而不是依赖其他城市空间的社会成员。

城市新区功能的优化调控。一是建设功能全面的新城区,推进城市整体开发。目前在许多新城区的建设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与老城区建设的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社区的功能建设上,比以往更为丰富和全面,改变了以往比较单一的社区功能结构。传统的生产型产业园,一般只做单一的生产型活动,但在新城区的建设中,生产型产业园区内增加了物流运输、信息技术支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了产业园的功能。而以往的社区服务性功能,也大都局限于满足居民的吃和住,而现代的居住社区服务则丰富的多,既包括原有的服务,又增添了购物、医疗和娱乐等社区功能,形成一个小商圈,社区服务功能也向综合型方向发展。

此外,城市新区在完善内部功能的同时,还必须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起到补充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要想新城区发挥这一作用,就必须先要对新城区在整个城市功能中发挥什么作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新城区建设中,重点倾向这部分城市功能的建设,使之能够发挥作用。而如何对新城区的城市功能进行定位,就需要明晰其他城市空间所提供的服务,明确业已存在的城市功能,在此基础上,理顺新城区与其他城市区域的职能关系,才能对新城区进行功能定位。

二是注重新城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促进新区协调发展。城市新区的建立,一般都会有个经济产业的主题,但这种经济产业不一定是完全新兴的,它很有可能已经在其他城市空间中有所发展,只不过政府有意于扶持此类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新区建设为其提高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因而在这一时期,政府在新城区建设上,重点要把已经存在的产业资源向新城区转移,而另一方面,要从各个方面聚集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资源,使主导产业迅速发展起来,能够真正发挥出该城市区域的经济主导作用。而在经济产业有了规模性发展后,就要注重主导产业相关资源的建设,继续聚集能够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配套资源,同时完善新城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GH-153)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新区   调控   功能   建设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