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美经验是人与审美对象互相作用,在人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人的审美潜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艺术”与人发生关系。一个人一旦拥有丰富的审美经验,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并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审美经验 艺术 人生
审美经验是审美实践的集合
其一,审美潜能是人的一种自然禀赋。审美潜能有着生物性的自然规定,它是由人类的生物性和身体性所决定。人类对色、形、声等形式元素以及平衡、对称和节奏等形式规律的审美感受也是自然界大多数动物所普遍具有的能力。换句话说,无论是色彩、声音、还是形体,都能够给予它们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受。除此之外,人类和大多数动物在身体结构上都有左右对称的特性。生命活动也带有节奏性,如呼吸、心跳、脉搏和作息等。这正是人类对于对称、平衡喜爱的生物性原因;人类还有一些作为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生物性能力,作为审美潜能的活动,人天然地具有一种视觉抽象能力和遵循视觉规律的行为惯力,如人对形状、色彩、声音的灵敏感知,人们自觉地将画在一个正方形中的正三角形看成一个整体,而不会把正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看成是正方形中的三条线,等等。这些能力是人本身感官机能所知觉形成的人类的审美“共识”,常常称之为“审美规律”,它无关个体、无关民族、无关文明,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审美潜能;人的自然审美禀赋是神秘的,或许是由一种诸如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爱洛斯”之类的物质驱动。这种审美能力在人类共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审美的“底层经验”,成为每个人审美经验中的“潜能部分”。
其二,审美潜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群体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能力。除自然禀赋外,人类的审美潜能更有赖于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的提升。在长期的社会性群体实践中,人类不仅创作出无比辉煌的外部世界,而且也培育出复杂精致的文化心理、感知结构和思想观念。不同地域因地理和风光的差异,在人们的心理上投射为不同的精神特质和情感格调,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审美和艺术。这些与不同地域关联的文化、伦理、价值观念等产生特定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特有的审美对象,构成了人类世界极其丰富的“有意味的形式”。它们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有明显的地域性、集群性和差异性特征。如不同民族对同一色彩有着迥异的认知,对同一形象有着差异极大的感受。因此,在世界上有着数量庞大、风格迥异的区域性艺术类型和造型形式。
另外,人类个体也发挥能动的自由意识和思辨能力,生产和积累着个性的审美经验。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每个人都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拥有自己的生命经验和认知观念,这种生命经验和认知观念是随着主体不断的发展对集群文化“突破”的结果,是个体超越大众经验的表现。个人生命经验和认知观念不仅决定了其特定的生命模式,也带来个体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而且也会形成其特有的审美趣味,并且这种审美趣味被直接地带到个体的审美艺术活动中来。潜在的环境给个体带来的往往是一种深层的生存情绪,这种情绪对个体审美情感的生成有很大的作用。某一对象之所以被从杂乱的背景中作为审美对象选择出来,往往是因为这一对象的形式契合了该个体的生存情绪。不同的艺术家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观照对象。美有其规定性,艺术亦有其范式,但二者都不能完全的界化,它们永远处在“客观”与“主观”博弈和共构的关系中。所以,对艺术与美的解读永远是“多义”的。一幅绘画,不同的观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首曲子,不同的听者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同一幅画同一人两次观赏可能产生两种感受。从这一角度讲,审美体验不仅与固有经验相关,而且还与观者的心境有关系。观者在对自己美观经验的“提取”时总是带有主观性,总是在心境的驱使下偏向某一方面的微妙情感,并形成情感与艺术的融合,作品与观者“共鸣”。而这种观者用审美经验“推理”作品的意义的过程,是非常自主的、私密的、不可言传的和直觉的。
人类的视觉本能、集群的文化构筑以及个体生命经历在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积淀出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它或是关于直觉的、体验的、情感的;或是关于理智的、思辨的、推理的;或是关于形象的、过程的、动态的,等等。总之与审美对象相关的直接、间接、衍生的全部信息都成为对该审美对象的审美经验,成为审美主体整体审美经验的部分,融入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之中。
审美经验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艺术仅存在人类社会中。人具有从繁杂的环境中“抽象”出自己需要部分的能力,如审美直觉。当人进入审美状态,他可以无视审美对象的其他物性,仅仅关注于物品的形式和色彩所构成的艺术形象。这带有选择性的关注是人动用“意念”的移情过程。移情包含了用“心”的环节,哪怕仅仅是一刹那的“动心”就完成了人能动地用“经验”筛选对象的复杂过程。所以说审美实践是人感官直觉活动,是借助人的可知环境物品并调取人的知觉和情感来完成的,而这些“可知”、“知觉”、“情感”部分正是人类群体或者个体生命体验的“经验”。艺术从来都是从“生活中来”,包括艺术创造中的想象、联想乃至创新也是对既有生命“经验”素材的解构与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