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思想建党、群众建党、民主建党、廉洁建党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具有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对我国当前推进党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党建 理论来源 主要内容 启示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具有丰富生动的实践性。同时,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也不是凭空从革命实践中“创造”形成的,其具有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1958年8月19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话时,形象地比喻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①。当然,人们对毛泽东的“马克思加秦始皇”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解。在此探讨毛泽东党风建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马克思加秦始皇”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古代优秀传统的结合,它形象地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理论,其中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也是如此,是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的结晶。
为此,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与发扬,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导师从组建无产阶级政党那天起,就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建设问题,对党风建设有着许多著名的学说和论断,为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联盟和对欧美国家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对共产党员的作风问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员必须具备优良的作风。要求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成为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坚决反对宗派主义,将工人阶级团结作为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要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发展的强大武器,注重提升党性观念,和传统的错误的观念作斗争。同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还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党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上述观点主张,成为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特殊的经济形式、意识形态、地理环境、政治结构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对民族的行为方式、伦理规范、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等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党的理论和思想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注重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在我国具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特性、保持世界无产阶级先进思想之外,同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联,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党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我国《汉书》中就曾经出现过,后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进行了丰富和创造性完善,将“实事求是”提高到党的思想战线的战略高度。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我国古代“民为邦本”、“民本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等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是我国首次提出“党风”概念的人,毛泽东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建党。所谓思想建党,就是要把思想作风建设置于党风建设的首要地位。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将思想作风建设置于党风建设的首要地位,认为只有切实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水平,才能在党内根除不正之风,实现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在中共党史上,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也就是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首先确立了“思想建党”的方针。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加强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对错误思想进行纠正的方法。毛泽东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通过整党整风的方式,对犯错的同志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予以妥善处理。后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提出,必须通过加强党内思想教育的方式,克服队伍中的严重缺点。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了从主观世界上解决党风建设中的问题。因为党风问题是世界观在行动上的表现,只有改造好主观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才能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不正之风。
第二,群众建党。所谓群众建党,就是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毛泽东从我们党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和概括的。建党以来,我党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在党的领导下,保障了群众的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群众斗争的失败。群众的斗争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但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党的一切事业更加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如果我党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必将一事无成。“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还要求:“我们的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和人民群众相结合。”②毛泽东始终认为,党的生存、发展、壮大中,是否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是决定性的因素。毛泽东认为,正确的领导均必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只有我党始终保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支持,才能使党的地位得到巩固发展,我党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联系,是我党区别于任何其他党派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开展任何事业的目的均是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出发,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民主建党。所谓民主建党,就是我党开展一切工作都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监督制约,这是毛泽东党风建设中的一贯思想主张,同时也是使党风得到端正的重要方法。毛泽东认为,如果我党不注重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就无法让群众的意见建议得到集中,所以就无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战争与开展社会建设,无法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唯一方法,但是只有在民主状态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还需要切实加强监督制约,因为党员干部的素质是不平衡的,并且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那些素质较低的党员干部在受到客观环境负面影响之时容易发生蜕变,通过加强监督制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严肃党纪、端正党风。
第四,廉洁建党。所谓廉洁建党,就是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要求严厉惩戒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党纪,这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毛泽东以非凡的气魄与胆识,开展了一次次肃清党内腐败现象的活动,严肃党风党纪。毛泽东始终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端正党风党纪,否则必定产生极大的危害,为此必须“杀一儆百”以挽救和教育一大批党员干部。必须严肃党风党纪,对不合格党员必须通过党纪清除出党的组织,对违法犯罪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决予以法律制裁,以平民愤,并且借此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开展警示教育。中共中央于1951年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毛泽东批准逮捕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最后对其处以极刑。在处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过程中,有人建议毛泽东为他们留一条活路。毛泽东为此案件进行了说明:“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干部。”③毛泽东始终认为,必须对犯有各种错误的党员干部依据党纪国法进行处理,这是一个从严整治党风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挽回党的影响、赢得民心。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内容丰富,除了上述思想建党、群众建党、民主建党、廉洁建党之外,毛泽东还对党风建设提出了许多主张。比如,毛泽东曾经号召、组织开展了上次大规模的政党整风运动,将政党整风作为开展党风建设的好形式,取得显著成效;将坚持和践行“两个务必”作为党风建设和主要形式和方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的这些党风建设思想构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