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哲学价值新解(2)

为什么要新

针对主观主义的不良学风。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主观主义就是一切拿“本本”来的教条主义和一切凭经验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种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主观主义的必要。只有打倒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毛泽东曾指示各边区根据地各级部门大力创造条件寻求国统区、沦陷区及国外知识分子投奔革命,并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同时他也善意的批评具有主观主义作风的知识分子其实是最没有知识的。他给这样的知识分子的语言画像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由此解说实事求是,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就是实事求的态度,满腔热忱的希望知识分子将学习重点转移到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去。

针对宗派主义的不良党风。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宗派主义是闹独立性、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的个人第一主义者。他曾给这类人的语言画像是“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当面说的好听,背后又在捣鬼”的两面派。他指出宗派主义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他由此重申用党的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制度约束党员干部,以预防宗派主义的发生。

1939年,毛泽东曾提出做人应学做一个像支援中国革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那样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重解了实事求是之后的1942年,他进一步提出做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科学家那样的老实人,坚持老老实实地办事的原则。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

针对党八股式的不良文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其是主观主义式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表现于文风上的毒物。党八股受“五四”前老八股、老教条和“五四”之后洋八股、洋教条的影响而成。特指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装腔作势、无的放矢、语言无味、玩弄概念游戏的文章。他描述这样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像“无赖”、像“老鸦声调”像“瘪三”、像“开中药铺”。这类文章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害党害国的。毛泽东提出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应像列宁那样根据调查和研究来写文章做工作;像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倡导的那样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们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像鲁迅、孔子、韩愈那样不粗枝大叶,反复思考、反复研究,反复修改所写的文章。像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不离开中国的具体特点抽象的空谈马克思主义。

新解说的哲学价值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共党史上于哲学认知层面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树立“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并指出创造的路径“只能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实际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⑤

延安时期,毛泽东用实事求是给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并于党的七大和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概括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两个“务必”。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将实事求是看做毛泽东思想首要的活的灵魂,突出其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并用其概括及完整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用其概括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突出其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胡锦涛用它阐发工作作风,突出其求真务实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新解释于今亦颇有启示,突出强调的是埋头苦干,不空谈误国。

影响国家发展道路。在中国近现代,探索独立富强的国家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华民族志士仁人奋斗不已的主题。生吞活剥的学西方学外国,中体西用,走资本主义道路,曾经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年中国人实现富强迷梦先后走过的两条不同道路,但都没有走得通。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半殖民半封建国情,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路。新中国建立初年,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调研发展变化了的国情,找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道路,将中国及时引入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干道。改革开放时期,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认真调研以往的经验教训,不间断的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事求是新解说启迪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历程中,学习资本主义,又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学习马克思主义,又不照搬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延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拓时期,无论社会科学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展开广泛的社会调研,科学研究开始走出象牙塔,积极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众相融合,产生了一大批有关发展的积极成果。他启迪我们,坚持调查研究式的实事求是,永远是国家开拓进取的有力凭借。

影响个体价值观。怎样树立个体人的以公众利益为重的价值观念,是中共教育党员干部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林柏渠等党政军领导人以身作则倡导群众利益价值观,指导并深入陕北农村调查研究解决了许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如经过《古临调查》,减征农民公粮任务。发动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进一步减轻人民负担。革命战争年代的白求恩、张思德、老愚公、董存瑞、黄继光等,和平建设年代的雷锋、焦裕禄等,乃至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无不渗透着以实事求是精神引领人的公众价值观的实现。

其现实启迪是:实事求是是方法、是手段、是途径;一元化的公众利益观是目的,是立场,是每个个体存在的价值。反对为私利的多元价值观,树立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一元价值观,以克服诚信缺失现象,目前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因为问题已相当严重,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等物质产品中的假冒伪劣;文章抄袭、考试作弊、新闻失实、教育失信等文化产品中的假冒伪劣;统计作假、承诺失信、假公济私、两面人等政治产品中的假冒伪劣都在敲响诚信缺乏的警钟。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新解说实际回答了“什么是研究”这个科学史上的基本问题。科学研究是人类高层次的思维实践活动,这既是寻求规律发现规律的实践,也是顺应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

(作者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1页。

②班固:《汉书》(卷53)。

③白寿彝:《中国通史》(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5页,第112页。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毛泽东   新解   哲学   思想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