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简析拆迁政策执行中的基层治理创新(2)

—以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为例

曹家巷的基本状况与拆迁所面临的问题

曹家巷的基本状况。曹家巷位于成都北部金牛区一环路内,是成都中心城区仅有的棚户区。在曹家巷区域有各类型房产3756套,涉及多家权属单位。曹家巷共占地198亩,共有3542户居民,共计人口1.4万人,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及其家属。曹家巷内的房屋大多是老式的红砖房,大多修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严重老化,住房拥挤,人均住宅面积小,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居住环境较为恶劣。

曹家巷拆迁工程所面临的问题。曹家巷房屋产权有几易其主的单位宿舍、有个人产权房、也有单位出租房,房屋权属复杂,人员结构混乱。曹家巷改造所需资金巨大,华西集团和金牛区政府曾经准备过开发改造曹家巷,但是估算下来的30亿改造资金让企业和政府感到安置成本过大,力不从心。同时,居民们出于各自利益而产生两种不同的诉求:一种就是老住户,迫切希望可以尽快拆迁,以便能够住进新房;另一种就是已经在曹家巷之外拥有住房的居民,他们并不急于拆迁,而是想通过拆迁赔偿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由于存在着纷繁复杂的个人利益要求,曹家巷的拆迁改造难度巨大,大部分居民对改造既望眼欲穿却又无能为力。一些居民在街边私自搭建棚户出租,要求按照门面房标准赔偿,给拆迁改造工程增加了难度。曹家巷复杂的背景与众多的问题使金牛区政府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很难顺利完成拆迁工作,必须采用新的基础治理模式,依靠社区与民众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基层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