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驱动研究现状
2009年,我国政府为了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在气候峰会上承诺争取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可以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比例15%左右,与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为40%~45%。同时,在“十二五”规划中,这些被作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被列入其中,也成为“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自身具备一些职能直接为能源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金融自身具备的职能表现在资源配置、中介服务以及杠杆调节等。与此同时,“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也是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驱动。可见,在能源低碳化发展过程中,金融可以成为其强劲驱动力,也可以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驱动能源低碳化属于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引起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兴趣。如:Schleishetal(2009)发现,碳信用交易不仅可以刺激一些能源部门,还可以刺激一些工业部门,这种刺激带来是能源效能的提升,另外还提升了低碳技术的开发。Friberg(2009)认为能源体系的多元化离不开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的推动将会提高碳排放的管理水平,如此一来,清洁发展机制为能源体系多元化建设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还有张帅(2010)认为依靠新型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如何加大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和技术创新力度,可谓是高碳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课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金融驱动能源低碳化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较多。基于此,笔者将针对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驱动展开一系列分析和研究。
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驱动机制
所谓的“能源低碳化”,主要是指:借助“环境友好型”的低碳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一次性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诸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另一类则被称为是“清洁能源”,例如核能或天然气等。相对于化石能源,低碳能源基本上是“零碳排放”,而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进行发电后,所剩下的残余物还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进而实现“碳中和”的理想效果。
金融驱动的原理分析。在推动能源低碳化进程中,将能源消费需求作为金融推动的重要基础,借助各类行之有效的金融手段,在生产以及消费领域,合理引导企业的生产方向以及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使得能源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驱动渠道。主要体现在:资金扶持、碳金融市场、政策指导以及金融服务渠道。在实际的推动过程中,通常是将这四个渠道综合使用,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推动模式。
金融驱动途径。金融、经济以及能源等因素都会对国内外的能源低碳化产生重要影响,金融在直接作用于能源低碳化过程之外,还可以借助资金扶持以及中介服务等渠道对能源低碳化实现产生各种间接影响。例如,对第三产业或者高新技术产生给予大力的金融支持,从而对经济建设中的能源结构进行科学优化,进而实现能源低碳化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