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网络交易道德现状微观

—以淘宝为例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带来便捷同时,由于网络虚拟性所产生的道德问题和信任危机也随之而来。文章以对网络交易(以淘宝网络交易平台为例)现状的研究为基础,对以上所提及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络交易 道德 信任 监督

网络交易现状及特点

网络交易,是指发生在互联网中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种类。目前国内网络交易主要是消费者应用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发出电子订单,并通过在线支付方式,经由厂商发货,最后确认无误后通过网上放款方式完成的一种在线交易行为。

网络交易的优越性:相比较传统的实体店交易,它以其自身的闪光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群,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商品的价格。在网上通常能以较少的价格买到相同的商品。毫无疑问,价格是决定交易是否达成的重要因素;其次,网络交易的便捷性。它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约束,只要能上网,就能及时地获取商品的相关信息,随时随地“逛商店”;再次,网络交易还具有多样性,丰富的商品源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最后,就网络本身的属性而言,网上交易还提升了社会的凝聚力、促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道德是活动在网络上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交易的发展,网络道德问题越发严重,网络信任危机也越发凸显。据《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10万起电子商务投诉中,网络交易的投诉就高达52%。

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道德问题直接侵害到了他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小到化妆品,大到家用电器,伪劣产品的阴影始终充斥在各类网络商品里,据不完全统计,单就化妆品类商品而言其假货率居然可以高达7成。同时不乏有许多不良商家通过各种手段对消费者的舆论监督加以阻挠(其中寿衣门事件最具有代表性)。还有拙劣的服务态度,虚假的广告宣传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网络交易说“不”。

恶性竞争对于卖家的影响也尤为凸显,原本作为保护买家利益的评价机制似乎也为一些卖家提供了为自己牟取私利的途径。职业差评师这一病态的职业也随之兴盛,在雇佣方利益驱使下他们通过评价系统诋毁正常的卖家,为雇佣方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获得舆论上的优势。

侵害消费者利益,损害交易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网络道德的阴影也笼罩着交易平台本身。一些不法的个人或团体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电子交易系统为自己“创造”不义之财,非法窃取电子用户的银行或者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财产。像钓鱼网站这类的网站欺诈,阻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损害了大众网民的利益。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由道德问题对电子交易产生的损失也必定会趋于多样性,所以就目前的网络交易管理机制而言,其主要都是通过一些相对刚性的手段去遏制问题,而对于加强网络道德“软实力”建设却无人问津。仅仅从硬性规定层面加强网络道德环境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在深化硬件改革的同时,还要注重强化网络道德“软实力”的建设,只有刚柔并济的方法,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网络问题,建立文明、健康、阳光的网络道德环境建设,才能有效解决网络信任危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微观   中国   现状   道德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