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社会阶层流动受阻的表现与危害(2)

促进阶层流动的可能路径

阶层流动受阻必然会加剧社会两极分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出台相应的对策来促进阶层流动。在众多的促进阶层流动的路径中以下几方面是比较关键的:

第一,循序渐进地形成阶层流动的制度合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度是影响阶层流动的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要破解阶层流动的难题,首先需要从制度着手。但是,需要着手改革的制度非常多,涉及到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分配等制度,面对错综复杂的一系列制度,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呢?在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一方面,制度改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快过急的制度改革,容易造成“孤军深入”,出现“孤岛效应”。自古以来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需要改革的一系列制度来说,户籍制度犹如“兵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其他一系列配套制度犹如“粮草”。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如果作为“粮草”的其他一系列配套制度并没有先行,而作为“兵马”的户籍制度就出动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就犹如摧毁了一种秩序,但是新的秩序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就会出现“失范”状态。因此,必须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制度改革。

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对某一两项制度进行改革,或者说只注重这一两项制度的改革,其结果必然是要失败的。在众多的制度中,确实存在重要性的差别,但是如果过于突出某一项制度的地位,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也是不合适的。比如,在阻碍阶层流动的众多制度中,户籍制度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势必要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但是户籍制度只是起着统领作用,同时有着其他一系列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共同对阶层流动起着阻碍作用。可以说,这些制度是一个整体。因此,仅仅寄希望于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来促进阶层流动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其他一系列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促进阶层流动的制度合力。

第二,建立健康的阶层流动“游戏规则”。健康的阶层流动应该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指阶层流动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的。公平是指阶层流动的机会是人人平等的,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上层有可能进入底层,底层也有可能进入上层;公正是指让应该流动的人实现流动,如果上层社会的人们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应该让其退出上层社会,如果底层社会的人们具备了流动的竞争优势也要让其有机会实现阶层流动;公开是指阶层流动的机制是公开透明的,不能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来实现阶层流动。

第二层涵义指阶层流动是有序的、递进的,这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底层社会人们的阶层流动是循序渐进的,先是上升为中间阶层,进而进入上层社会,而不是“一夜暴富”式的进入上层社会;另一方面,上层社会的阶层流动也是如此,先是下降为中间阶层,而不是“一跌到底”式的进入底层社会。建立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是为了实现健康的阶层流动服务的,因此,阶层流动“游戏规则”的制定也要紧紧围绕健康的阶层流动的本质内涵,使阶层流动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基础上有序、递进地进行。

第三,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对于阶层流动来说,中间阶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悬殊,因此,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之间直接流动的可能性较小,也就是说,上层社会的人们直接下降到底层社会和底层社会的人们直接上升到上层社会的可能性都很小。

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那么阶层流动肯定是异常困难的。因此,要想促进阶层流动,必须要有中间阶层,有了中间阶层就使得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联系在了一起。之所以能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中间阶层起到了缓冲带作用和桥梁作用。缓冲带作用是指底层社会的人们可以先是上升到中间阶层进而上升到上层社会,上层社会的人们可以先下降到中间阶层进而下降到底层社会,这就使得阶层流动更加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桥梁作用是指中间阶层能够作为一座桥梁使得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得以有效沟通,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的有效沟通增强了社会的开放性,使得阶层流动更加顺畅。

另一方面,从阶层流动的方向来说,社会底层和中间阶层都向社会上层流动是不现实的,而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都向社会底层流动又是不合理的,因此,即使是从折中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社会上层和社会底层都向中间阶层流动。这样的阶层流动,对于从社会上层淘汰下来的人们来说,也不至于过于绝望,而对于具有竞争优势在社会底层脱颖而出的人们来说,也是看到了希望。其结果必然使得中间阶层规模不断扩大,整个社会结构成为“橄榄型”。社会结构成为“橄榄型”之后,对于进一步促进阶层流动是非常有利的,中间阶层能够更好地发挥缓冲带作用和桥梁作用。“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能够使阶层流动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对于促进阶层流动是一种“理性选择”。(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讲师)

责编/张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阶层   流动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