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数据新闻:全球新闻界的新宠

在全球新闻界,“数据新闻”已经不再停留于一个新名词,它代表着新闻业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如火如荼的实践——

数据新闻的前景被看好

2013年6月,由“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s Network)”和谷歌赞助的一项新闻作品评选活动公布了该年度获奖名单。8个新闻作品从3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终的“数据新闻奖”。在参与奖项评选的名单中,不仅能看到《卫报》、《金融时报》、BBC、美联社、《得克萨斯论坛报》、《琼斯夫人》杂志等老牌主流媒体的名字,也可以看到ProPublica这样的新兴公共新闻网站和诸多独立数据记者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欧美媒体并没有垄断参评名单,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组织也参与其中。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为数据新闻设立的奖项,从2012年开始颁发。

在全球新闻界,“数据新闻”(也称“数据驱动新闻”)已经不再停留于一个新名词,它代表着新闻业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如火如荼的实践。早在2011年伦敦Mozilla大会(Mozilla Festival)上的48小时工作坊中,众多齐聚于此的数据新闻倡导者就产生了“以网络协作方式编写一本介绍数据新闻理念和方法的书籍”的想法——这就是如今在互联网中广为流传的《数据新闻手册》。

众多媒体专家看好数据新闻的前景。“精确新闻学”的奠基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荣休教授菲利普·迈耶如此强调推行数据新闻的时代意义:“现在是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对信息进行处理很重要。我们需要做两步:一个是通过分析不断变动的数据以找到其中的意义和结构,另一个则是通过展示让用户了解哪些信息对他们具有重要性和相关性。”有“互联网之父”之称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则干脆宣称:“数据新闻就是未来。”

“数据即讯息”成为时代共识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在振聋发聩的同时也引发争议的话,那么“数据即讯息”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其商业价值和管理价值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开发。

2013年,由美国前情报机构工作人员斯诺登曝光的监听丑闻不只是一场国际政治风波,更彰显着数据在这个时代对于每个人的价值。英国《卫报》就此刊发了报道《解密美国国安局文件:曝光事件对你有何意义》,其中提及如果某人被视为恐怖对象受到监控,那么和他相关的三级以内的朋友圈都会“遭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在“Facebook”上的好友数判断将有多少人牵涉其中。举个例子,如果某人在“Facebook”上有209个好友,那么34150个好友的朋友和5580110个“三级好友”也会被纳入监控范围。这一系列惊人的数据直白地描述了人们的生活是如何被美国安全部门记录和监控的。

身处“大数据时代”,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数字和数学来解释。“数据新闻”的兴起与当下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一方面,无论人们是乐意还是抗拒,都不可避免地被这场数据化洪流裹挟着前行。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信息、监测环境、对周遭世界的变化作出解释的职能,应运而生的“数据新闻”正是全球媒体应对大数据时代变迁所作出的关键革新。

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放数据”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各国政府更是在开放数据活动中首当其冲,面向公众公开的政府数据为媒体制作数据新闻提供了重要内容来源。以英国为例,2010年初英国政府的数据开放网站data.gov.uk正式创建,所有政府部门要公开的数据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针对政府未公开的数据,媒体可通过《信息自由法案》申请有关部门公开数据。例如看过“开放知识基金会”制作的有关英国税收的报道《我的钱去哪儿了?告诉你你的缴税如何花费》后,用户就可以通过选择年薪数量知晓自己缴纳的税收都用在了哪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新闻界   数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