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明确,战略使命清晰,战略布局系统
人民论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为党建研究专家,您认为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战略思想有哪些特点?
叶笃初: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莅任一年多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有许多新论断新举措新动向。整体上看,把党的问题、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放到当前和今后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考量,对党建进行科学化的顶层设计,具有决定性、全局性的战略高度和纵向深度,令人鼓舞,振奋党心民心。我以一个研究者角度进行分析,“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目标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战略目标,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党的建设的提神之笔。习总书记上任后不久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并且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引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很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治党成效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党的建设提出了宏阔的战略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充分自觉与责任担当。
第二,战略使命清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党来履责完成。党的责任大,担子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承担着不同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现阶段我党重要的战略使命。
第三,战略布局系统。为了完成使命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力,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习总书记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需要从严治党,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和制度建设。这其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很多治党的至理名言,如“‘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在表述上是新话,有很多新意,与之前有很大不同。把权力关进笼子是个过程,需要一整套的办法。因此,在落实战略目标、战略使命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很自然地被提到战略高度。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总的看,新一届领导人在党的建设开局表现中,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已全面凸显。
从“严”与治本: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两大特色
人民论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有专家指出,从严治党是习总书记治党思想的最大特色,您认同吗?
叶笃初:从“严”是十八大以来党建领域的一大亮点,不仅严治,且下足了功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治党与治国,党内与党外的关系受到历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十四大时,从严治党作为一个新概念正式提出并写入党章,我当时亲历其境,感到很是振奋。但我们现在要承认,从部门到地方,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干部,仍存在许多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正所谓“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因此,习近平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必须把从严治党贯彻和体现到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党员队伍、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是对全党同志的警示,也是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本方针的丰富和发展。
人民论坛记者:您认为从“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叶笃初:十八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八项任务,随后中央示范、雷厉风行、按部就班、有序展开。从社会反应及媒体关注度来看,最令人瞩目的如政治局会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重要讲话,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机制;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等,这些要求和实践的确使人耳目一新,大提精神。
对此,我想说八个字:对照党章,以正言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明确说:“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整个讲话内涵深刻丰富,用语犀利有力,这是多年以来较少见的。可以说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上,党中央下实了功夫,下足了功夫,下大了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正在向法治化、科学化方向不断努力。但我们丝毫不能满足,也丝毫不能存在投机和侥幸心理。
人民论坛记者: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党思想还有哪些特色?
叶笃初:深层观察,习总书记治党很重视治本,这也是一大特色和新意,可通过两个具体方面体现:
一是在选人用人方面。治国之要,首在用人。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用人的前提是选人。我们平时说到选人时,使用的一个词是“遴选”,“遴”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外国的选举法和选举规则中,英文也好,俄文也好,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述。“遴”,即谨慎、慎重的意思,这就指明了我党选人的标准。遴选在前,任用在后,前后有序,慎重选择。目前,有些组织部门存在类比、充数、排班、放任等问题,对此,习近平鲜明提出并深刻回答了如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这一重大问题。怎样是好干部?他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怎样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勤于学、敏于思,经风雨、见世面;二靠组织培养,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班子建设、党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员干部的考核机制、选拔机制、问责机制等进行了论述。这些内容都切中要害。
二是强调党的自省意识和反思能力。我们党,特别是党内的领导层,有不断警醒的意识,这也是一个大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中。从毛泽东时代开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作风,纵观世界政党,能如中国共产党般做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非常少见,这是极其难得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之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不同程度认识局限。这一年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回归了本质,开出了新意,最高领导层的民主生活会通过媒体报道,也是第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从每一个党员做起,从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做起。说实话,这么大一个党,出点问题并不奇怪,关键是不能麻木。现在有些干部当老爷,吃喝玩乐,文过饰非,这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中国共产党要想走得更长远,必须要全面推进各项制度建设,以应对新的变化。党,要有反思能力,这是无疑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