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获得的理论创造。它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后果则既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以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这一理论尽管实践的时间不长,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桥梁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必然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未曾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的,革命胜利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理论提出了崭新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内容进行了科学论述,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特殊的社会形态。政治上实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但领导权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工人、农民始终是这个政权的主导部分,这是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成功后的当然结果。经济上在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土地关系以后,实行国营经济为主体,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允许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民族的形式,更有共产主义的内容,是将来走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保证。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它的前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我国必将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正如毛泽东所说,新民主主义社会必将“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这样一种社会形态,显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未有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曾描述过的。它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而得出的理论创造,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可贵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有:首先,指出了所要利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范围。认为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不是泛指中国的一切资本主义经济,不包括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泛指任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指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和政权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次,论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应该“广大的”“广泛的”发展资本主义;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是无害有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进步和不可避免的过程,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经济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最后,阐明了利用资本主义的程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操纵国民生计,还要被限制在有益于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范围之内;资本主义不能广大地、无限制地发展,在宏观上对它的规模、范围和数量都是要限制的。认为新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受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处于从属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