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社科院专家:养老金并轨对公务员也是有好处的(2)

——本报记者专访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

记者:对,正因为国情不一样,所以独立的公务员养老制度不见得适合我们。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必须改革,可是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都已经5年了,目前一点动静都没有。真正的阻力在哪里?

郑秉文:从2008年2月提出事业单位五省市试点改革到现在都五年多了,但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静,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

比如,没有一个完整的一揽子设计,没想到改革后掉下来的那一块养老金怎么用职业年金制度补上去,所以就放下了;再比如,没有真正地下决心去改 革,只是“表示”一下而已,否则,怎么能够粗心大意到这个份上连如何弥补掉下来的养老金怎么补上去的大事都忘记了?这怎么可能呢?

那么,为什么只是“意思”一下而没动“真格”的?我感觉,也可能有几个原因。比如,没人愿意去碰这块硬骨头。

改革是要担风险的,不改革是无需承担责任的;再比如,最高层也许有这个动议,但下一个层级在执行时就会化解掉这些东西,因为他们难以达成共识。 总之,我感到,事业单位改革停滞或说流产,更主要还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什么职业年金的制度设计问题,也不是什么事业单位改革需要财政缴费难以承受这个负 担的所谓经济问题,都不是。

改革之后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其实是有好处的,他们的养老金就有了法律保护,不管地动山摇,这份养老金在他们退休时就是他们的一份资产,这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传统的退休体制则不是这样,比如,下海了,出国了,或任何其他重大变故,养老金就没有了。

记者: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方向是更加公平,“削高就低”不太现实,阻力太大,但是“从低向高并轨”一直没有动静,是不是财政压力太大的原因?

郑秉文:我说过,根本就不是财政压力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改革的方向毫无疑问是让事业单位参加企业制度的改革,让它加入到企业制度里面去,因为企业制度是主流的制度,而绝不应该是事业单位为自己单独建 立一个制度。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政治上这是不可行的,我说的不是在技术上。在政治上,这无异于是在向全社会提醒:事业单位搞特殊化了, 显然这是一个愚蠢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死扛”:不参加改革。不参加改革还有个借口,说时机不成熟、或者事业单位分类制改革没有完成 啊等等,说有借口就会找到很多借口,可以拖下去。但是,如果真的愚蠢到那个程度,给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单独建立一个制度的话,我看,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记者:具体来说,养老并轨的改革路径又应该如何设计?

郑秉文:我的设计是三个联动:就是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职业年金制度改革要同时动起来;第二是事业单位要全部动起来,不能再分出三六九等了,不要再搞什么试点了;第三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要同时动起来,否则,事业单位也是有阻力的。

至于改革的时点,我觉得,越早改革,改革的阻力就越小;越往后,改革的成本就越高,阻力就越大。

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的政治家应该尽快痛下决心,达成共识,敢于担当,这才是启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所在。否则,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在 动力几乎是不存在的,外在压力虽然很大,社会舆论虽然非常大,但都会被很多很多借口搪塞过去。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拖就是几年,而改革的窗口稍纵 即逝!所以,希望有政治家出现,啃下这块硬骨头。

记者:除了呼吁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公务员是不是也应该明白一下,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到底对他们自身有没有好处?如果他们能明白好处所在,这也在无形中减小了改革的阻力。

郑秉文:长期看是有好处的,没有坏处。为什么呢?因为,参加改革之后,在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例如职业年金之后,待遇水平是不能下降的,下降了,改革就失败了。很显然,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增量改革,都是做加法,否则,就进行不下去。

重要的是,参加改革之后,在法律上讲,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罢,他们的养老金就有了法律保护,不管地动山摇(例如,离开公职,下海经商,或其 他重大变故),这份养老金在他们退休时就是他们的一份资产,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传统的退休体制则不是这样,比如,下海了,出国了,或任何其他重大变故,养 老金就没有了。

记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参加养老金改革的积极性应该如何保护?

郑秉文:首先,事先要有一个完整的、透明的、很有说服力的职业年金方案,并且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理解,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参加改革之后可以利用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来弥补下降的那一块养老金。

其次,全国要一盘棋,全国一个政策,不要再让几个省份或少部分单位试点了。从上世纪90年代改革到2008年的改革试点,他们已经获得不少反面经验教训,他们轻易不会再做出头的椽子了,因为以往的历史教训告诉他们,凡是先试水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第三,不但要全国一起动,一起改,而且还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起改,这样,事业单位才能跟着一起动起来,否则,事业单位很多个别机构都有自己的 “特殊情况”,都可以找到一些“借口”不参加改革。一旦当他们看到连公务员都参加改革了,那么,他们找借口的念头就会打消。其实,这些关键词就是我常说的 “三个联动”的意思。

记者:这里的关键是什么?

郑秉文:这里的关键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起参加改革以外,主要就是建立职业年金的技术问题了。这个制度建立之后能否把掉下来的替代率补上去,这是关键,要让大家都看明白。

我理解,这里的关键是要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建立一个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制度设计,可以模仿美国联邦政府的做法。这就等于是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吃了定心丸。

(原标题:养老金并轨对公务员也是有好处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养老金   社科院   公务员   社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