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美欧社会思潮激荡(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是美国政治中的经典问题,美国人历来对政府抱有强烈的戒备心理。美国主流政治话语认为,政府由人民授权组成,是有限政府,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则可能威胁公民权利与自由,从效果来看也比不上市场作用和个人奋斗。但随着美国进入现代社会并成为世界强国,政府作用不可避免地扩大了,特别是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到60年代大约30多年时间里,联邦政府在经济、社会、外交中的作用大为扩张。这一趋势直到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才被扭转,反对政府扩权的保守派重新占据上风,至今也差不多30年。

达巍认为,2008年“两场战争、一场危机”将左翼色彩极浓的奥巴马推上总统宝座,他推行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与中右翼力量发生碰撞。最近几年,在医改问题上,奥巴马推动全民必须购买医疗保险、企业必须为雇员购买保险,反对者则认为买不买保险是公民自己的事,政府无权干涉;在预算问题上,奥巴马希望增税,保守派希望削减预算;在外交安全上,究竟应该继续用纳税人的钱在世界上谋求霸权,还是应该收缩战线,以削减军费和外交开支,都是美国国内激烈辩论的问题。

困顿于政坛僵局的美国令奥巴马数度感叹民主是“混乱的”,也令美国社会中弥漫着对政客们的失望与无奈情绪。2013年,美国相继举行了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50周年、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说”150周年和肯尼迪遇刺50周年等纪念活动,处于这些历史节点的反思引来了“破灭的美国梦”、“如果林肯、肯尼迪在世,他们如何看待当今美国政坛”等叹息和诘问。

美国两种社会思潮将在2014年中期选举期间再次对决。曾誓言推动美国社会变革和改变华盛顿政治文化的奥巴马虽仍力争在医保、移民等问题上留下政治遗产,但面对诸多羁绊和两极分化的社会,他屡屡发出的“跨党派合作”的呼吁也显露疲态。美国国内围绕竞争与平等、政府作用的激辩与博弈的结果,不仅将关系到未来3年奥巴马政府的政策方向,也将直接影响美国的对外战略与国际形势。

(本报华盛顿电)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美国   欧洲   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