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风险放大北极航道价值
考虑到阿拉伯国家旷日持久的动乱已经大幅度提高了苏伊士运河中断和国际贸易路线转移的风险,北极航道的经济价值正在进一步大幅度提高。
在今天的世界贸易体系中,阿拉伯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并不仅仅因为阿拉伯国家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输出方,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更因为阿拉伯世界坐落在全球最大制造业集中区东亚和全球数一数二消费市场欧洲之间,扼控世界航运要冲,仅一条苏伊士运河水道就通过了全球14%的贸易量。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且长期以欧洲为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苏伊士运河和整个阿拉伯贸易线路的依赖性更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位居苏伊士运河最大客户(其次为美国和日本),在2012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两万多艘世界各地船只中,过往的中国(包括香港特区)船只约占1/10,目前中国对欧出口60%取道苏伊士运河。
不幸的是,阿拉伯世界又是一个动乱高发区,途经这一区域的贸易流动因此注定要面对更多的暴力风险:海盗,战争……甚至苏伊士运河本身也有断航之虞,这种极端状况在历史上早已多次发生。现在的问题是,倘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动荡继续旷日持久乃至进一步升级,运河的通航秩序与安全能有保障吗?无论是当前还是中长期,这一风险都是不可低估的。8月31日,中远集团“中远亚洲”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遭遇火箭弹袭击,就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短期来看,尽管美国军事干涉的风险暂时消除,但内战双方的生死之争并未化解,也不可能化解;西方不断干预叙利亚内战所提出的条件更为叙利亚政府所不容,导致内战难以迅速消停。
从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未来10至20年新兴市场将进入动荡和剧烈分化时期,其中,中东伊斯兰国家将是这一时期新兴市场社会震荡与动乱的主要风险区。
苏伊士运河通行费上涨加大贸易商压力
不仅如此,苏伊士运河通行费成本上涨之势,也在持续削弱这条贸易线路的商业合理性。埃及当局和社会向来抱有浓郁的垄断经营运河观念,自恃苏伊士运河是贸易物流必经之地,多年来服务并无改进却不断提高通行费用标准,动乱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破败还在加剧其对苏伊士运河竭泽而渔的动机。自从动乱爆发之后,埃及经济极度衰败,另外三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侨汇收入均因政治动乱而受到重创,当局不可避免地将眼光投向迄今唯一受国内动乱影响相对较小的经济支柱苏伊士运河。2012年3月、2013年5月,苏伊士运河通行费连续两度提高,幅度分别为3%、2%—5%。即使2012年提高通行费3%,当年苏伊士运河通行费收入仍然只有51.3亿美元,少于2011年的52.227亿美元,实际上已经向埃及竭泽而渔的经营方式敲响了警钟。在这种情况下,埃及当局仍然一意孤行,不顾国际航运业界抗议而于2013年再度提高通行费。
再考虑到全世界各大区域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消费价格指数(CPI)2012年全年涨幅低于2011年全年涨幅,2012年末涨幅低于2012年全年涨幅,2013年一季度涨幅低于2012年末涨幅,摩根大通汇总的非正式全球通货膨胀指标在过去两年里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13年第一季度为2.4%,且预计第四季度全球通胀率指标可能降至1.9%,为数十年来最低水平(2009年次贷危机高潮期间除外),美国缩减和退出量化宽松将更加确定通货膨胀压力减轻乃至逆转趋势,苏伊士运河通行费上涨压力对贸易商更日益难以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