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习近平改革战略思想特征

核心提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描绘了一幅中国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战略思想。研究习近平的改革战略思想,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决定》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改革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5.0%上升到2012年的9.5%,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但是,中国在发展道路上潜伏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腐败现象日益猖獗,社会矛盾多发,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创新动力已经惯性疲劳,无法创造出“红利”。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

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深知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和艰难。他居安思危,以极大的勇气和胆量,用改革的思维来治国理政。201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接见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时说,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搞建设,很不容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正是在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中向前迈进。9月17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他在一系列讲话中,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径、过程、重点、核心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性、规律性、整体性的战略思考,力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获得发展的“红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战略的起点:问题导向

习近平在对《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习近平反复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将改革红利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启动中国的全方位改革,明确指出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改革战略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尽管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成长中的烦恼”。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基于这个基本国情,制订改革措施和政策,一定要立足于这个总依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潇爽]
标签: 习近平   特征   战略   思想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