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明园废弃的遗迹上,有一个保存完好的迷宫,据说“老佛爷”在这里度过了不少饮宴欢愉的时刻。游戏的方法是,太监们从入口蜂拥而入,最先到达迷宫中心宝塔的人有封赏。
“迷宫问题”也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计算机在“迷宫”中寻找路径的算法是拟人的,它把一个有限的区域划分为N×N的点集,每一个点有两种状态:通和不通,分别用0和1表示。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就是一系列连续的、始于入口、终于出口、状态为0的点集,如果存在这么一个点集,这个“迷宫问题”就是有解的,否则,此路不通。记得读研期间,同学们都为此问题而烦恼,很多人迷失在“迷宫”中。某一日,某同学突发灵感,说:这个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抓一只老鼠,把它从迷宫的入口塞进去,然后把入口堵死,如果这只老鼠能从出口跑出来,这个“迷宫问题”就是有解的,否则,就无解。
经济社会为所有的人设置了类似的迷宫,这是一个宏大的、布满迷途错径的网状系统。在经济社会中,探索经济发展和个人成功的道路,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迷宫问题。面对“迷宫”,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人,都像是寻找藏在“迷宫”另一端的奶酪的小老鼠。
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在于,“经济迷宫”范围之广,远比我们可以描述的复杂得多。在这个巨大的“迷宫”中寻找出路,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一只伟大的老鼠率领小老鼠沿着一条既定的“智能化”道路不断探索,一步一步寻找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计划经济;另一种办法是,任凭每一只小老鼠四处乱撞,因为它们数量庞大,可以很快找到迷宫出口——这就是市场经济。初看上去,集中社会智慧的计划经济体制会做得更好,现实的经验却恰恰相反,漫无目的、左冲右突的小老鼠们总是可以更快地到达出口,伟大的老鼠却往往陷入迷宫。
为什么?计算机科学中的分布计算模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把一项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花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分布在无数台计算机上运行,可能只花几个月时间就可完成——这就是未来网格计算的方向。它不是重新设计建造一台高速度、大容量的中心计算模式的计算机,而是成千上万台PC的资源重组。也就是说,在面对“经济迷宫”时,赋予每只四散寻觅的小老鼠独立计算、独立决策的能力,以取代“单中心”的集中决策模式。单中心计算模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盛行,但由于其成本高,安全性差——中心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陷入瘫痪——而逐步被分布计算模式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