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世界主义”,一种霸权话语?

核心提示: 是否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如果存在,是否可以据此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宽泛的道德判断标准?如果可以,在普世价值的指引下、在宽泛道德的规范下,能否超越民族国家,构建起国际交往的新秩序,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全人类利益最大化地实现?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世界主义者会一直点头称是。

世界主义者不想组建统领全球的“世界政府”,而是致力于将全人类塑造成“道德共同体”,他们希冀通过道德的力量逐渐地改变世界。那么,何谓“世界主义”?它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道德要求?它是与全球化进程伴生并顺应这一进程的伦理观念吗?在《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一书中,作者阿皮亚用一种轻松的讲述方式探讨了“世界主义”,将个人体验、奇闻轶事、极其生活化、形象化的个案缝缀其中,以至于读它的时候常常会质疑这是不是一本理论书。

世界主义的源起非常古老,它最早是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推动启蒙运动发生的哲学思潮中一度占据核心位置,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消解民族国家的一种理论力量和社会实践又重新凸显。在世界主义漫长的变迁中,一些主张和思想仿佛一以贯之地沉淀下来。世界主义提倡博爱、宽容和理性,它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第一,承认人类由不同的群体构成,而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人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尊重;第二,承认我们对每个人类个体都负有一份责任,拒绝像民族学家一样冷眼旁观陌生人的生活,而是怀着善意介人,在条件、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人,这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在此基础上,全人类要培养互相学习、互相提携的习惯。

世界主义俨然是全人类的福音,但吊诡的是,在作者努力使我们相信一个到处是陌生人的世界也可以如此温情脉脉的时候,理论阐释自身喷薄出另外一种欲望,换言之,作者对“世界主义”的阐述发生了变奏,它自相矛盾。伊格尔顿认为,在一个文学或者理论文本内部活跃着一个或几个潜文本,而潜文本就像潜意识欲望一样,是文本既加以隐藏又加以暴露的,它显现出与文本不同乃至颠覆性的历史含义。在本书的潜文本中,世界主义呈现出另外一副自私的面孔,世界和平宣言逆转成为西方霸权话语,陌生人正是西方人眼中的他者,他者的形象深植于西方的想象,但他们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角色,成为与西方国家相抗衡的力量,如何在后殖民、后“911”时代维系增强西方对整个世界的主导地位?作者其实是站在一个西方学者的立场上审视西方与非西方国家的关系,世界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恰恰变成了西方的一种话语策略。

这种话语策略即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化,赋予其以常识的观念形态,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容纳乃至吸收与其对抗的文化和价值,为它们提供生存空间。葛兰西发现,在一定历史阶段,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权力和领导地位,是利用霸权作为手段,劝诱被统治阶级认同并追求它的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这是一种比强制和武力更为有效的策略,霸权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话语和实践,盘根错节地纠结着对领导权的争夺。霸权话语的关键乃在于,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胜利,被领导者心甘情愿,积极参与,被同化到领导者的世界观或者说霸权中来,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知来屈从领导者的压迫,他们甚至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叛逆。

霸权不是领导者的秘密,但是越来越隐蔽的霸权话语形式使得秘密依旧难以戳穿。那么,世界主义的霸权话语面目如何得以识别?本书里作者分别从哲学、宗教和文化三个方面阐述辨析了世界主义的主张与态度,对“意识形态观念”的探讨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意识形态观念”是本书的一条重要线索,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进人理论潜文本的人口,因为正是在这些探讨中,世界主义暴露了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属性,它的隐秘目的。

在哲学层面上,世界主义坚信普世真理与价值的存在,它最大的敌人是“实证主义”,因此阿皮亚不遗余力地批判了实证主义。作者的批判是从一个具有原型色彩的镜子隐喻开始的:真实犹如一面被打碎的镜子,碎成了无数片,而每一个人都相信他看到的一片就是全部的真相。实际上,每片碎片都从特定角度反映出复杂真相的某个侧面,而人们却常常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拥有的碎片反映了全部的真相。实证主义正是从一个碎片出发来看待和解释世界,实证主义尊重事实,并在科学精神指导下严谨考证“事实”,其带来的后果,也许恰恰扭曲了真实的“事实”,更为可怕的是,它意图制造真实的效果,意图使人们相信扭曲了“事实”。在阿皮亚看来,实证主义妨碍了人们用世界主义的观念来看待世界,世界主义试图粘贴破碎的镜子,说得更清楚一些,它希望人们运用一点想象力,超越特定视角的局限,超越自己的生存境遇,去追求普世价值,遵从世界主义的道德要求。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世界主义   普世价值   霸权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