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高档手机,一个美女街头卖拥抱,10元一次。请问,拥抱能花钱买吗?
如果你轻轻地笑说“无所谓吧”,那么,为买手机去卖肾可以吗?肾能买卖吗?
这个问题也许让你犯了难。你认为可以存在买卖肾脏器官的自由市场吗?如果答案是不,那为什么不合理呢?你支持学校用现金激励学生好好读书吗?春运一票难求,可以容许“黄牛党”炒票吗?
……
如果你被这一连串听上去“无厘头”却又不太容易说出个所以然的问题“缠”上了,那你十有八九是在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开课堂上。
迈克尔·桑德尔是谁?一个年过六旬、头发花白、喜欢辩论、脸上常常挂着孩童顽皮笑容的洋老头,一位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过去30多年,桑德尔教授一直给哈佛本科生开设《公正》的通识课。这是哈佛有史以来选修人数最多的一门课,30多年来超过1万名学生听了他的课;这门课被搬上网后,是网络和电视上首个免费的哈佛公开课,迄今为止已有1000万人次点击观看。
桑德尔教授的研究专长是政治哲学。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一门艰深晦涩甚至有些枯燥的学问,但桑德尔却能将理论与当代时事紧密结合起来,使公平、正义、善、德性这些抽象的哲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使人去思考纷繁世界背后那些安身立命的栖息之所。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了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桑德尔教授说。在遍布全世界的粉丝眼中,桑德尔的授课方式有点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引领听众去思考日常生活中显露出来的哲学问题,让不同意见轮番上场,并鼓励听众去质疑对方,尝试说服对方,但最后听众往往被他置于道德的困境,以至于唯一的出路只有思考。
遇到观点交锋时,他会说:“让我们听听其他不同的意见。”遇到一方不同意另一方的状况时,他会说:“那您的理由是什么?你能否说服他?”他充当着控制讨论局面的调解者,在一个问题被充分讨论后,他再将其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启发听众思考。
上个周末,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携新书《反对完美》首次到访广州,开启他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他把公开课堂搬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黄埔大讲堂,与千余名师生围绕“公正、金钱和市场”的主题展开了互动。在课前,他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也许还会有很多人不停地问他“什么是公正”、“如何实现公正”,但桑德尔说:“我只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教师,很幸运地可以写书,可以到各个国家去访问,可以接受访谈,我的书译成了好多文字在各国发表等等。但我仍然是个教师,我不想夸大自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