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梦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标志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技创新来驱动,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中国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将科技创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由政府引导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国梦 科技创新 创新思维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必经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技创新来驱动。
中国梦为什么需要创新来驱动
当今世界大国都有自己的梦想,如美国梦、日本梦、俄罗斯梦、印度梦等。受各国国情的制约,各国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实现方式。抽象起来看,各国梦想的实现无外乎两个维度:一方面是自力更生,努力扩大本国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主导或参与主导世界分配,将他国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中国身处竞争激烈的世界,自身也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中国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中国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其强盛主要依赖人口、资源和科技。以科技为例,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出版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中就记述了中国在陀螺仪、免疫学等发明方面的奠基作用,这些重大发明多产生于盛世。然而今天的中国在人口、资源和科技等方面触到了瓶颈。一是人口多的优势渐微。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口红利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和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攀升,耐克、阿迪达斯、通用等跨国公司相继将设在中国的工厂转往东南亚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变相增加了中国人口的就业难度。如何有效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并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从科技创新角度作出新的回答。二是资源足的优势渐减。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许多地方煤层、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已呈现枯竭之势。而且中国目前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中国每创造一亿美元的GDP需要消耗12.3万吨标准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残酷的现实迫切需要中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以寻找有效的替代能源。三是环境美的优势渐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环境污染给中国带来的损失相当于GDP总量的3.5%至8%。要实现环境的治理,首先需要关停一批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这一过程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增长率。中国原有的人口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都不复存在。如何有效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唯有依靠科技创新。
中国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立足之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立足世界。一是中国梦不可能靠对外掠夺来实现。旧中国屈辱的历史时刻教育着今天的中国人,富裕起来的中国不愿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依靠战争和掠夺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的中国尚是发展中的大国,因发展带来的问题都让我们应接不暇,中国也不可能去掠夺他国。世界历史上不乏依赖战争和掠夺致富的国家,但依靠掠夺为生,既遭来了他国的怨恨,又培育了国内大量食利者。可见,靠掠夺不能长久,更别说实现国家梦了。中国只有依靠自力更生,开展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二是中国摆脱不合理的国际分配秩序需要科技创新。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每天都在世界各个角落上演。少数发达国家凭借科技上的优势,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形成垄断,并以此制约控制其他国家,形成不合理的竞争秩序。少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并不占优势,资源并不丰富,却依靠科技优势在国际格局中占尽先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创造的财富通过不合理的秩序源源不断地流向发达国家。种种先进的科技为少数国家所垄断,不可能无偿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国际分配体系中摆脱他国制约,唯有依赖自主创新。三是中国为世界经济作贡献需要科技创新。中国实现和平崛起,以伟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内容。实现这一目标是为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世界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要实现这一梦想,中国首先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科技创新作为中国发展的主动力,摆脱不合理的分配秩序,不断积累自己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