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交锋 > 正文

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在信息技术、思想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并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调动和凝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 党执政能力 思想基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而且在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要求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掌握意识形态的概念,并加强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影响力,从而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作为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条件,是共产党治理国家及取得相应成果的凭证。随着党中央不断加大对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的重视力度,根据组织、思想、阶级、政治以及群众等条件充分研究党的执政基础,对加强党的执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建设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总结了意识形态的领导在巩固党执政思想基础中的具体作用。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意识形态”最早出自希腊文,其意思是学说和观念,而具体是指观念和思想的科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精神的生产用意识形态来概括。意识形态可以自觉、直接、系统地反映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是以一些利益机构或基层对自身利益的深入了解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合法依据对现有的社会制度进行必要的巩固和维护,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行为依据对旧社会制度进行严厉的批判。统治阶层不断地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并领导意识形态的主流,是为了使现有的政治行为和社会制度得到社会民众的高度理解、认同和支持。通过提供一种思想基础确保政治的稳定并维持社会秩序。在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化中,意识形态占有极其关键的地位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有着双重作用,一种是作为统治的道德手段,一种是作为对统治的意识或掩饰。

意识形态的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早在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就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主席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就一再强调“要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并充分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之取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党和国家政治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发挥着主要的指导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肯定,并对马克思主义绝对化和教条化做出了严厉批判,要求指导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党进行武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地位,是指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标,是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执政党不断地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建设,是为了加强对党的思想政治的领导,从而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的建设,对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主导权   影响力   领域